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报告显示:中国失眠患病率为15%,这代表中国有2.07亿人口存在睡眠问题。 随着失眠患者的日益增多,临床如何高效治疗失眠,更好的替患者解除病痛,成为医师们追求的目标。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四川省十大名医刘方柏教授和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陈潮祖教授治疗失眠的3则医案,让我们花费5分钟,认真阅读文章,学习名老中医的经验,帮助患者远离失眠。 蒿芩清胆汤治失眠 陈潮祖教授 卢某,女,45岁。 初诊:2002年9月19日。 主诉及病史:因其子远去外省求学而感到不习惯,近半月来入夜不能成眠,每晚皆要翻覆至凌晨3点多方可迷糊入睡,且眠不深,至六点多又醒,白天精神萎靡,影响工作。 诊查:纳少,口腻,大便二三日一次,质偏干,解之不爽快,小便黄。 平素时觉潮热,心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湿热内阻,扰乱心神。 治法:清热除湿,分消走泄。 处方:蒿芩清胆汤加味。 方药: 青蒿20g、黄芩15g、 青黛10g(包煎)、滑石20g、 竹茹15g、枳实15g、 茯苓20g、法夏15g、陈皮10g、 川芎20g、生甘草6g、琥珀10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2002年9月22日。 第1剂服后则夜能成眠,3剂服完现觉睡眠安好,神清气爽,审其舌、脉基本正常。 考虑其为更年期妇女,病又由思子而成,故书小柴胡汤3剂调理善后。 按语 此为更年期妇女失眠案,一般对于更年期妇女失眠,常从阴虚辨治,多用天王补心丹治疗。 既可治疗失眠,又可消除阴虚潮热,可谓一举多得。 然细考失眠之证,乃阳不入阴所致。 白天阳出于阴则寤,晚上阳入于阴则寐。 阴虚不能涵阳是导致阳无以入阴之机,此天王补心丹治失眠之理也。 若湿热阻滞少阳三焦半表半里,阻碍阳入于阴之路,也可使阳不入阴而致失眠。 湿热阻滞,营卫郁遏,则见潮热汗出之征。 结合患者口腻,大便不爽,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膩,脉滑数,确为湿热内阻,扰乱心神无疑。 故当清利湿热,而要使湿热之邪有出路,法当上下分消。 本欲投温胆汤,后思及温胆汤虽可分消湿热之邪,但其通利作用不及蒿苓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中: 有温胆汤之清热、燥湿、淡渗。 有青黛助竹茹之清热。 滑石助茯苓之通利,使湿热之邪顺利从小便而去,更为恰当。 此证虽为失眠,但常用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都滋腻碍湿,不甚恰当。 1.琥珀:琥珀一味,既可安神,又可利尿通淋,助湿从小便出,故用于此正好桴鼓相应。 2.川芎:川芎重用,其意不在活血。 乃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重用有抑制神经兴奋作用,故借此以安眠。 三黄安眠汤治失眠 刘方柏教授 杨某,女,62岁。 失眠40年,有25年服安定的历史。 40年来辗转求治,先后就诊于数十名医生,能如数家珍地背出酸枣仁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黄连阿胶鸡子黄汤等,也曾自购服用多种安眠中成药,均无效。 无奈时只好服用安定,初时每晚服半片尚可睡两三个小时,无效后逐渐加量,现已每晚服2片,仍只能维持三四个小时,痛苦不堪。 已完全失去治疗信心,家人强行将其陪护来诊。 患者消瘦,面黄少华,坐立难宁状。 自觉心中烦热感,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心慌心悸。 脉细数,舌质红、苔薄黄偏干。 诊断:痰火互结,热扰心神之不寐证。 处方:自拟之三黄安眠汤。 用药: 生地60g、炙僵蚕10g、天竺黄12g、 姜黄10g、远志10g、防己10g、 防风10g、桂枝6g、半夏30g、 高粱30g、首乌藤30g、炙甘草10g、 炒枣仁30g、茯神20g、五味子15g。 上方水煎,日1剂。 服药当晚11时上床即入睡,至凌晨6点10分方醒。 自述多少年来从未如此舒服过。 第二晚停用安定仍正常入睡,心慌心热等亦随之消失。 遂停用依赖了20多年的安定,坚持服上方数十剂,睡眠一直较好。 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治失眠 刘方柏教授 杨某,男,41岁。 失眠半年多,初因忧虑影响睡眠,渐至夜间不能入睡,每晚乱梦连天,仅朦胧浅睡三四个小时。 近月来病情加重,不仅彻夜不眠,且脘痞纳呆,恐惧易惊,终日惶惶不宁,常嗳吐酸水和涎痰,郁郁寡欢,神疲懒言。 每晚靠服阿普唑仑一片维持小睡。 脉濡数,舌质红苔黄腻。 辨证:胆胃失和,气郁生痰,痰热扰心之不寐证。 处方: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味。 用药: 茯苓15g、半夏30g、高粱30g、 枳实12g、竹茹12g、陈皮12g、 黄连12g、炙甘草10g、远志12g、 炒枣仁30g、胆南星10g。 水煎,日服1剂,服完7剂来诊。 药后甚适,阿普唑仑从服完3剂后即自行减至半片。 现梦减,能较踏实入睡三四个小时,知饥纳香。 又服7剂,撒去阿普唑仑,能连续入睡6小时左右,诸伴见症基本消失,精神较好,黄腻苔消退。 后断续服用上方2个月,停药未再复发。 临床选方用药,要反复思考,力求丝丝入扣,慎而谨之,要学会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灵活应用现代药理知识,相互结合为患者解除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