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探微


  摘要:生物学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是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是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教材中以不同形式呈现了以下几方面能力结构,为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供方法指导。
  一、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中对观察能力的呈现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主要有一下几种形式呈现。
  1、实验方式呈现:教材中安排了13个实验,如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等实验,这些观察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观察能力的提高,从细微差别中发现问题,形成感性认识。
  2、图像方式呈现:教材在课文中和作业中配有许多形象的插图,并配以文字说明,如电镜下细胞结构图,线粒体、叶绿体结构图等,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些插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细致、严谨的思考习惯。
  二、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是生物学教学中重要目标之一。实验能力包括操作能力、获得知识能力、整理分析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学生实验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体验制备细胞膜";"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等。
  操作能力是完成实验的关键,同时也应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并从中发现成功、失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尽最大可能性开展教学资源,开展好实验操作。
  三、自主学习能力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每年各学科都有非常多新的科研成果,知识的更新速度已达到惊人的程度,每个学生仅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无法满足未来工作需要的,因此作为当代教育者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是形成其他各种能力的核心。托夫勒说过:"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如果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将来以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去获得更多新的技能。自主学习在教材中也有重点突出。17个"课外读",49个"小资料"等辅助资料,如"神奇的太空椒"、"克隆哺乳动物"等,为那些学有余力,兴趣浓厚的同学提供思维的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科学,同时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教材中还提供了生物科学相关网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四、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教师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正确结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它的重点是重现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去教学方法造成了学生思想守旧,思维固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创造力减弱。
  英国教育杂志评价:"中国的人才大多数为木版人才,缺乏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安排了课内外探究活动14个,如"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探究影响酶的活性条件"、"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多样性"等。只有通过探究活动,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科学家科研时运用的方法,并且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得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必须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提高生物科学的教育水平和质量。
  五、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社会化,科学技术综合化等现实提示人们,任何一项事业、成果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而是众人共同创新和智慧的结晶。因此,相互交流与合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教材中模型构建和课外制作等活动都为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供最好的载体,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制作"、"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血糖平衡调节模型构建"等活动,都需要小组成员默契配合才能完成。通过合作避免学生在学习竞争中导致自私,狭隘,孤独,有助于培养合作能力,在活动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应对多元化的社会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六、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当前是知识和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利用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工具获得知识。教师传授的知识已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况且,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面、负载量都非常有限。因而,在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多方资料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对资料内容进行筛选和总结,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内容和方式更具时代性,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
  总之,生物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只有具备了能力,才会在纷乱复杂的知识海洋中明确方向,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学习当作乐趣融入生活,进而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成为更具潜力的创造型人才。
网站目录投稿:平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