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小学读写高密度调研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约89.4%、90.4%的受访者分别对阅读、课外读物感兴趣,79.4%的受访者喜欢写作。此外,约81.8%的受访者表示有丰富的读物可供阅读,78.9%的受访者家中藏书较多,86.8%的受访者可以自由选择读物,69.4%的受访者会经常买书。《报告》还显示,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个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小时(不包括1小时),而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报告》内容,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不在于缺乏课外读物,也不在于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而在于没有时间。时间不足已成为影响中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学生获取知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通过课外阅读等其它渠道。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其实,学校、教师及大多数家长也都深谙其理,但在固有的应试观念的引领下,大多数教育者还是选择"冷落"课外阅读。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改变认知,及时纠偏,将阅读时间课还给学生。 学校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其持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发展走向。为此,学校应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这是归还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重要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规避急功近利、只顾眼前成绩的短视教育行为,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课"名副其实地出现在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中。 就教师而言,要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面向全体"或"全面发展"的目标上,只有这样,学生的作业量才有可能减少,才有一定的时间或空间进行课外阅读。此外,语文教师或班主任教师应将提倡学生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业内"施教行为,并做到始终如一、常抓不懈。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放学后或节假日本应是孩子开展课外阅读的极好时机,可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孩子送到了各类辅导班。因此,家长应给与孩子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阅读课外书籍。 充足的时间是学生开展正常阅读的必要条件,但阅读时间并不等于阅读效果。在此情况下,要想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引领必不可少。因此,在归还阅读时间的同时,学校、教师、家长还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以提高阅读效果,这也是推进学生课外阅读不可或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