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破解学生阅读时间少难题需家校合力


  近日,《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约19.6%的受访者每天的阅读时间不足0.5小时,50%的受访者每天阅读时间为0.5-1小时(不包括1小时),随着年龄的增大,每天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的学生明显增多。
  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家庭作业负担重。各地出台的减负文件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小时,中学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而事实上,学生每天各科家庭作业量加起来,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后,剩余的时间存量少得可怜,没时间阅读成为必然。二是家长主动为孩子加压。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家长还要给孩子额外加码,节假日、双休日把孩子赶进课外辅导班,学生想读书也难以挤出时间。
  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精神发育意义重大。中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积累的黄金阶段,没时间阅读、不会阅读,视野必然会受限,也有碍理解力、思考力的提高,从而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在黄金时期多读几本书,应当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识。
  首先,从学校方面讲,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学校本就是读书的地方,校园书声琅琅、师生品书论书本该是学校教育的常态,如今却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无休止的刷题所代替,这是学校教育的异化。因此,学校要下大力气平衡各科作业量,引导教师深化学习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当堂或在自习课上完成当天作业,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推动课外阅读,学校要将课外活动时间交给学生,开放图书馆、阅读室;要发动学生成立读书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畅谈感悟、交流成果;定期开展"读书小达人"评选活动,设置各种奖项,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从家庭方面讲,家长要解放孩子的闲暇时间,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当今社会,面对繁重的升学和就业压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逼迫孩子上名目繁多的兴趣班、辅导班,剥夺了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
  其实,从发展的角度看,"起跑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跑到终点。如果真有"起跑线",这个"起跑线"也应当是孩子从小养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及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孩子才有发展后劲。
  为此,家长要解放孩子的课余时间,在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后,不要再额外加量加码,更不要在双休日、节假日逼迫孩子上不感兴趣的培训班。家长要注重家庭书房建设,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选购足量的课外书籍。要在与孩子协商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制定课外读书计划,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家长要放下手机、远离电脑,拒绝一些无用的应酬,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平等交流读书的感受,点燃孩子的读书兴趣。
  再次,从语文教师方面讲,要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指点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把教材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读完读好,基本上已经满足了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是,许多语文教师担心学生成绩下降,将课文精雕细刻,占用了所有语文课,学生在课上没有时间读书。
  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学校开展"大阅读"教学的经验,将每周的6节语文课分成两部分,4节课用来学习课文,另外2节课连排,用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实际上,许多学生是有读书兴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负担的加重,再加上一些难度较大的书不知道怎么读,渐渐对读书失去了兴趣。《报告》还显示,关于阅读方法的来源,在13岁和16岁的受访者中,分别有68.2%和71.6%的学生表示是"自己摸索的",选择"学校老师教的"学生分别占比58.9%和52.8%。这说明,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教师应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网站目录投稿: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