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听同事工资被领导口头警告那个比


  作者 | 孙瑞希
  "上个月,你最高兴的是哪天?"
  "那还用说,肯定是发薪日。"
  下午正在犯困,短信"叮咚"一声,有钱进账,那感觉,别提多美了。
  但转念一想,我发薪,别人也发薪,重要的是,跟我做一样工作的XXX比我工资多,就瞬间高兴不起来了。
  这是我和一位来访者的对话。那句"一想到XXX比我工资多就高兴不起来",直戳很多人的痛处:再多的工资,都大不过"同样的工作,别人比我工资高"。
  01
  不久前,有个来访者跟我提到这样一件事:因为打听同事的工资,领导对她提出了口头警告。   她入职一家公司不久,午休时和同事闲聊,就问起了对方的工资。公司像她这样的岗位有好几个人,分属不同的项目部。问完后她觉得心理不平衡,好几个员工的工资比她高。   我问她:"你是不满意公司给你的工资吗?"   她说:"也不是,我现在的工资是面试时谈好的,比之前的工资还略高一些呢!"   我又问她:"那你上班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赚钱啊!"   既然公司已经提供了符合市场标准和你个人预期的工资,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工资不满?   "不患多寡患不均",我想这句话最能贴切地解释人们对待工资差异的心理。   02:
  我曾经做过薪酬满意度的调研,然后发现:不少人对于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非常模糊。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求职时在被问到:"你期望的工资是多少"时,很多人不敢谈,怕要多了失去一个工作机会,要少了自己吃亏。   他们会通过跟上一份工作比对,得到一个上浮不多的标准来跟用人单位谈判。谈妥了觉得自己也不亏,但这还不算完。   他们不知道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标准算不算多,所以入职后千方百计地了解其他同事的工资。   工资是个人价值最直观的反映,他们借此做一个比较,来判断自己在公司的位置。   然而,职场最忌讳的就是:做什么事都要比较。   因为一个人的价值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实打实拼出来的。   03:
  早些年在一家集团公司,我是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工资表从人力资源部出,我能第一时间看到员工之间工资上的差别。   当时职能部门的工资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对于部门负责人来说,绩效工资占了大头。   那时有两个部门负责人,他们的岗位工资是一样的,即公司默认他们的岗位价值是一样的,但是绩效工资却有天壤之别。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我琢磨了很久,后来发现:他们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部门负责人A解决的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他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部门负责人B解决的是资源层面的问题,他除了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还能够调用自己的资源"摆事儿"。   老板不觉得B贵,反而觉得他值这个价。   部门负责人B的高收入由两部分支撑:能力,体现的是胜任;资源,体现的是稀缺性。   所以,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问题不是别人为啥比你工资高,而应该关注"怎样才能让自己更贵"。   让自己更贵,你不仅要满足公司在能力层面的要求,还要有比较优势。   只有"胜任"属性,没有"稀缺"属性,很难有一个高身价,只能是"随行就市"。   04:
  这让我想起了早些年的一个同事。那个同事重点大学毕业,专业也不错,公司就将他放到了一个重要的技术岗位上,这让他一度膨胀。   有一次一起吃饭,谈起带他的主管,他一脸不屑。先是嫌弃人家学校普通,专业普通,接下来又不满人家工资待遇比他好。   我那时年轻气盛,就兜头泼了一盆冷水。我告诉他,其实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除了知识结构的差异,多数人在技能层面差异不大。   公司凭什么重用你?是你技术水平高吗?不是。   公司看重的是你重点大学的牌子,以及这块牌子可能带给你的技术优势和认知优势。   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我问他:目前为止,你在公司解决了哪些高精尖的技术难题?你有哪些具有稀缺属性的优势呢?   他哑口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认知偏差。我们惯常放大自己的能力,忽略别人的实力。这种认知偏差很容易发展成嫉妒,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就会质疑:他凭啥?   也容易发展成"玻璃心":领导瞎了眼,我这么优秀,工资竟然比不上新人,赶紧琢磨下家。   这种偏见造成了人们只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挑毛病,而忘了发展自己的优势。   年轻人不怕吃苦,不怕走弯路,最怕的是低估别人的实力,高估自己的能力。   05:
  经济学强调"价值决定价格"。   它说的是,商品会因其价值而被赋予相应的价格标签。同样,在职场,员工有大多价值,就会获得对应的薪酬水平。   换句话说,决定你工资多少的,不是领导,而是你本身价值的大小。   我有个做财务的朋友,在一家公司稳定地工作了多年。用她的话来说,一直稳定地穷着。她的工资涨幅不大,就问我,要不要换一份薪水高点的工作?   我问她:"你有什么价值能让你获得高薪?"   她说:"态度积极、认真负责……"我告诉她,这些都是财务工作要求的基本能力,它只能让你保住工作,无法谋求高薪。   我让她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辞职,领导能不能很快找到和你薪水差不多的人顶岗?   她说,这好像不太难。   我告诉她:别跳了,不然你会穷得很稳定。   这个问题其实值得很多人思考:什么样的能力在你公司的价值链条中具有稀缺属性?   你做哪些事会锻炼这部分能力?稀缺属性会使得替代你的成本变高。   别人工资的高低,是他们价值的体现,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   当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后,相信你会明白,当下最该做的是什么。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今日头条签约作者,青云计划外部评审团成员。17年职场历练,以温和、真诚、接纳的状态为广大来访者解决职业困惑,提升职场适应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
网站目录投稿:安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