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冒险家的乐园,革命家审时度势,也会借股取利,为革命服务。投奔革命的蒋介石就曾经发过股市财,当时的蒋介石还算年轻有为的80后,跟现在的80后一样撞上了历史机遇。 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人物中,孙中山无疑是最有金融眼光的。1916年,深谙西方经营之道的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曾向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蒋介石的投机春梦 没有钱寸步难行,对国民革命的追随者来说,在革命低潮之际,不仅革命经费无着,就是革命者过日子都很拮据。孙中山为此命令"本党同志"投身证券交易的金钱游戏。 戴季陶、张静江、蒋介石等人因为经济困难,共谋生财之道。有孙先生指令,更加名正言顺,为此他们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协进社"的社团谋划其事,并与大买办虞洽卿攀上关系,由虞洽卿等再拉拢当时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如温宗尧、闻兰亭、李云书、张澹如、沈润挹、吴耀庭、顾文耀等共任发起人,具呈向农商部申请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蒋介石等人成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创办人和经纪人。当时交易所的买卖由经纪人代办,经纪人交足保证金,在市场上代客买卖货物赚取佣金。蒋介石等人的经纪牌号是"茂新号",蒋介石和张静江等人为此又成立了一家叫"恒泰号"的机构,代客买卖各种证券及棉纱。 但茂新号开业不利,蒋介石首战告亏,亏本1700元。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票上市预演时的股票收盘价为29.9元,一周之后的7月4日,收盘价达到42元。就在这个价位上,蒋介石的同事买进了。 蒋介石为此郁闷,几天之后,股票价格突然下跌,蒋介石更加恐慌,"接果夫电,悉上交股票大落,亏本至7000余元,乃知生涯不易做,而为果夫、守梅所害,亦一大半。星象家谓我五、六月运气不好,果应其言,亦甚奇也。"在股市中,人性人心求助各种神秘力量,于此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股市仍能创造奇迹,仍有魅力。 陈洁如在回忆录中说:"他整日研究哪个股票好、哪个股票坏,逐渐忘记了心中原有的仇恨。在上海股票大楼中占一个席位相当难得,因而介石工作得既积极又努力。股票交易是上海金融不可或缺的一环,数以千计赖以为生的投机者,每天都把大楼挤得水泄不通,介石像一头老鹰似的盯住市场的走势,买高卖低(应为‘高抛低吸),如同老手。"乐不思蜀的革命者 一如今日劵商,蒋介石的证劵团队不乏一流的头脑。其中陈果夫随机应变,很快扭亏为盈。 对蒋介石等人在股市中套利,至今仍难查知清楚数字。这些获利的一部分就成了革命党人后来的军费,还有一部分寄给了辛亥革命牺牲同志的遗孤家眷。这种投机交易来得太快,以至于革命者们乐不思蜀。当戴季陶劝蒋介石南下革命的时候,蒋恼怒地说,"促我出去做事,是促我之寿命!" 连革命者都投机了,这种疯狂像瘟疫一样蔓延。大家纷纷效仿趋之若鹜,交易所如雨后春笋遍布上海滩。到了1921年,全上海有140多家交易所,当时人描述说,"报纸广告栏中,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发生。" 市场完全失控,大小商人买空卖空投机成风,交易所完全失去了"平准市价"的作用,仅仅两年时间,民国史上的"信交风潮"就发生了,许多交易所纷纷倒闭。 陈果夫回忆说:茂新的股本,由一万加至一万五千元,慢慢的又增到三万元。每天开支不到三十元,而每天生意,在最差的时候,佣金收入总在三十元以上,最好则有二千余元,生意的兴隆可想而知。后来我和朱守梅兄又集合了许多朋友,组织一家做棉纱与金银生意的经纪人,号名鼎新,排在第四号,由守梅兄做经理,我做协理,这一来,一门之内,可做花纱金银证券四种大生意,营业更畅旺了。从开始到交易所失败为止,大约做了数万万元的交易,佣金收入总在二十余万元。可惜到第三年,交易所风潮一起,所有盈余全都倒了,几乎连本钱也赔蚀进去,好比一场春梦。 好在市场低潮,革命迎来了高潮。蒋介石走投无路,在上海混不下去了,与人合谋要挟上交所,最后虞洽卿拿出六万元摆平,黑帮老大黄金荣在蒋送了门生帖后也给他送了路费,蒋介石才南下广东,投奔孙中山继续革命,股市的疯狂算是锻造了一个革命家。人性局限的往复 有人戏说,从蒋介石的炒股经历中,可以总结四点:1、不要炒股;2、不要透支炒股;3、透支炒股失败后如果不加入黑社会,后果会很悲惨;4、过于激烈的股市暴跌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遗憾的是,蒋直到晚年仍未直面自己的投机事实,他也只是一介股民,并未能精进成为一个看懂金钱博弈的"股者"。他也许没有想到,他这样没有吸取教训的投机股民,会制造更大的金融危机:抗战胜利后,他下令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但经济危机引带金融危机,他的金融改革(发行"金圆劵")、政治权力干预(派蒋经国到上海"打老虎")等等,无济于事,不到四年,上海被人民解放军占领,上交所再度关张。 有人说,这个民国史上的最后一次金融危机是压垮民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蒋介石本人难辞其咎。事实上,蒋介石跟大多数人一样,受制于人性的局限。 我们看百年来中国股市的几次疯狂,当时人的评论对国人或人性的一针见血,让今人读来仍有会心,似乎说的也是我们身边人和我们当下的社会。1882年9月2日的《申报》评论说:"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 1909年中国人疯抢橡皮股票(橡胶公司股票),时人评论说,"可异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为何物者",而且,国人"投出多年的积蓄尚且不以为足,进而变卖家人的衣装、首饰等物,竞相购买橡胶股票"。 而今人吴晓波的评论,似乎在为百年中国股市背书,股市的游戏,使"中国由一个野蛮的产业商业主义时代,正式步入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