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激趣设疑解惑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构建以问题导学的概念课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科学概念课出现的问题,对教师有效调控课堂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努力探寻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多角度突破以往的教学研究框架,確立以问题导学为中心的概念课,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字:小学科学;问题导学;策略
  新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确立了我们最终要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1]"小学科学课堂也成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对科学概念进行有效处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黑格尔说过: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科学概念课能巧妙设置趣味性问题,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构建科学概念有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在任教六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时,笔者找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头文字D》,片中主角在盘山公路上赛车,场面非常震撼[2]。对于这类素材,只要稍做修改,其实可以为教学所用,笔者把影片的对话改编成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为什么这路修的弯弯曲曲呢?让人心惊肉跳!"生:"这里的路修成这样,开车非常危险,千万不能模仿!山路一定要修建成S形?"学生看后对所要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回答影片中提到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巧用这些与潮流接轨的素材进行情境导学,真的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为后面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3]。
  二、巧设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所提问题是否有效、合理,最终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已有感性认识,通过科学课堂的设疑解惑,将感性认识与理论知识结合,从而更好理解科学概念,不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因此,在概念课的授课过程中要巧妙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点巧妙引导。在执教六年级《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时,笔者向学生抛出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与容器大小有关吗?桌子上分别摆放着四根蜡烛和容积不同的四个瓶子,四支蜡烛分别在密封的四个容积不同的瓶子里燃烧,燃烧的时间会一样吗?学生各抒已见,大致给出了三种可能性:有的说燃烧的时间相同而且不会熄灭;有的说燃烧时间相同而且会同时熄灭;还有的说有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点,有的短一点,而且都会熄灭。教师这时顺势利导:你们能用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测?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积极参与实验来验证他们的假设,并记录数据(列举其中一组学生数据,下同):
  从实验数据中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在不同容积的容器里,蜡烛的燃烧时间是不同的。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导出下一个问题:那有办法测量容器的大小吗?有的说:量出来;还有的说:装水测量。师再问:那能做实验测量吗?学生为了释疑就要借助实验进行探究,从而得出数据:
  你们能利用上面的数据进行作图,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从坐标图中,学生发现:容器的容积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会越长。在学生获得实验成功感的基础上,继续创设新情境:假如有位朋友送老师一个花瓶,容积是300毫升,我把蜡烛放进去,蜡烛大约能燃烧多长时间呢?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式导学,注重了过程性的成效,从定性分析到量化实验,学生的表现都非常投入,思考也非常积极,记录的数据也很清晰,课堂的生成自然而真实,把科学问题导向更深的地方。
  三、巧设问题实证,增强教学有效性
  培根曾说过: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前概念不一定正确,因此基于探究的概念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科学的本质是实证,讲究事实和证据;科学活动是一种求真,体现一切用事实说话。用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产生实证意识尤为重要[4]。如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为了让学生认识更多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笔者设计的问题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塑料、木头、金属、纸、竹签、番茄、石块、泡沫板等材料,同学们先预测这些物品在水中的沉浮?再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测?并把你的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从中学生不难发现:像金属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有结构性的容易浮在水面,而竹签是沉入水中。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没有直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借助学生对问题的猜测和疑问,及时追加了问题,让学生从实验探究中寻找答案,明白探究活动需要实证才具有说服力,而不是凭空猜测臆断的。
  要想让科学概念课堂教学变得生机盎然,趣味生动。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问题导学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解决;学生能总结的规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能提炼概括的概念由学生去归纳;学生能表达的让学生去解读体悟,学生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去设计操作。以问题为导学的小学科学概念课的教学,切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梅云霞.有效教学特征的复杂性思考[J].江苏教育,2007,10:4-6.
  [2] 张志鹏,罗巧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10.
  [3] 陈华曲,黄河清."问题导学"下的方法课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2011.17.
  [4] 盛桂兴. 基于学生前概念的科学概念建构策略[J].探秘(科学课),2012,(02):6-8.
网站目录投稿: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