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常态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7-0124-03
  摘要:基于新常态立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文章探讨了经济新常态对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从立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方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10个方面总结了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想及做法。
  关键词:新常态 财务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实践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不仅对宏观经济而且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倒逼企业财务管理转型,财务管理的转型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教学要求、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新常态,改变旧常态,是当前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经济新常态对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一)经济新常态倒逼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财务管理将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的"新常态"。伴随着新常态下财务环境的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更需增加主动性、提高前瞻性,在决策、监督、调控、组织、协调和控制六大方面实现战略提升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财务管理职能从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创造型职能转变。当前企业财务转型的重点在于构建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财务管理能力,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波动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从资金管理拓展到绩效管理。当前企业迫切需要增强企业财务组织的绩效管理能力,尤其是增强企业财务预算、资金和风险管控等核心能力。三是向"互联网+"转变。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等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兴起,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已经由传统的"报告型会计"向"战略经营型管理会计"转变。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对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方向,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企业发展新常态,不断提升自身财务工作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经济新常态影响财务管理人才的定位
  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困境中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财务管理人才应如何定位?财务管理人员应担任什么角色?当前,财务管理人员需由"核算"角色向"管理"角色转变,为企业提供适应其生存和发展的财务管理服务。首先,要加强学习,全面把握新常态对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二是财务管理人员要主动适应严格财务管理的新常态,从严从实做好财务工作。要突出一个"严"字,做到财务管理从严、资金使用从严、监督措施从严;要落到一个"实"字,财务预算要实、财务核算要实、资金使用效率要实,来促进企事业单位的稳步健康发展。要切实规范财务行为,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严把资金的使用范围,确保资金的安全。三要敢于担当,积极发挥好理财用财的参谋作用,为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资本效益提供合理化建议。
  (三)经济新常态对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要求
  面临经济新常态。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积极作为,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教育发展新常态的核心地位,对质量、特色、理念、模式进行再思考,实施新举措。新常态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必须树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理念,在规格标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提出新要求。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对用人需求的主动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对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面对生源质量、教学条件、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个实践环节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实践技能训练。
  (四)创新驱动,迫切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关键是创新驱动,创新动力来源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取决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成败。高等教育具有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产出高水平创新性成果的双重职能,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对就业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压力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学校要从源头抓就业,抓以学生学业水平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就业能力,以创新为基础要求的创业能力的持续提升。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和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和课内课外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
  二、经济新常态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从专注职业技能往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转变
  新常态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智能化、超边界,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对人才需求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职业精神等方面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立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从专注职业技能向以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转变。
  1.调整办学思路,由能力本位转向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专业办学思路是推进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一贯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证融合,能力本位"的办学思路。一贯比较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基于职业能力分析设置课程体系。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展开。新常态下人才培养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我们将财务管理专业办学思路修订为"工学结合,协同创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商业一条街、协会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育机制,着力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和职业素养,切实增强其职业核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2.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职"高端技术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做到"四个立足"、突出"五个体现"、落实"五个转到"。做到"四个立足":立足院、系的发展;立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立足"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五个体现":一是体现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强化立德树人;二是体现应用性,凸显实践教学,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三是体现岗位性、针对性,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和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岗位培养需求;四是体现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五是体现专业特色。落实"五个转到":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到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上来。
  3.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我校在专业调研以及长期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原来财务管理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工程财务、金融理财重新调整定位为金融理财这一专业方向,培养的人才特征是技术技能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面向广东省的企事业单位、财务中介、金融业等行业领域财务管理岗位群,培养的岗位群主要有会计核算岗、财务管理岗、金融理财规划岗。
  4.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出纳、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咨询、理财规划等工作岗位,掌握财务管理专业必备知识,具备出纳业务、会计核算、资金筹资、投放、营运和分配管理等专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素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理念从相对独立向协同培养转变
  协同培养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新常态。我院财务管理专业立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借助一切社会资本,协同改革。首先,和企业专家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课程设置,协同进行课程开发,协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学规范运行及质量监控体系。其次,借助"大财务"思想,实施"大财务"教学理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打造集线下教学、在线教学、移动端教学、情景教学等于一体的分享式、开放式财务学习平台。再次借助创新驱动,校企协同,树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
  (三)发展策略从规模速度发展往内涵质量发展转变
  面临经济新常态就业难的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把握发展模式的变化,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更多的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来,向内挖潜,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实现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进一步树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实施方式从碎片化改革往系统设计整体推进转变
  立足"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模式、资源配置等,使其更适合新常态的要求。新常态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伴随着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资源配置等一系列的创新,继续优化培养模式,完善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建设,增强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耦合度,提高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需求的支持程度,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新常态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丰富专业发展内涵,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在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引领新常态,实现新突破。
  (五)教学管理从常规管理往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转变
  财务管理专业一向比较注重日常教学管理,比如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新常态下,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从注重常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转变。首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答辩和论证。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依赖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依靠与其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我院财务管理专业一直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虽然不需要定位转型,但需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调整思路。走向行业企业,与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标准,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通过校企协同建立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机制,以保证培养方案落实到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规则、要求、教学进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做出规定,为评估专业教学质量提供标尺。其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了规范。再次,对教师教学文件,比如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标准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检查是否按照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最后,鉴于课证融通,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融通。
  (六)课程建设由注重课程体系向注重课程内容耦合度转变
  由于新常态对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适应新常态,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也作了一些改革和创新。除了考虑课程体系前后衔接,更加注重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耦合度,关注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是否相互支撑。(1)课程体系开发理念。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统筹、就业导向与全面发展统筹原则,以财务管理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施能力、素质、道德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2)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根据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分析财务管理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开发职业能力课程,按照通识能力培养、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拓展能力培养的能力进阶原则确立课程体系的结构。(3)重新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着力构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或者进行学科渗透、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满足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并进行优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保障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4)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根本,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5)加强职业院校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6)加强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以及理实一体化课程。(7)实施产、学、证、赛四结合的关键路径和由自行考证、社团活动、对外服务组成的辅助路径,形成互相促进自我完善学生技能、综合素养、职业道德培养的双路径的课程实施链路。
  (七)实践教学由模拟仿真向综合化、实战型转变
  一是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二是依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战性试验项目;综合实践课程有毕业综合实践、会计综合实践、多媒体会计模拟实训、企业经营决策ERP沙盘模拟实训、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财务决策平台实训、金融理财规划师技能操作综合实训等。三是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把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性的训练。四是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五是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六是专业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八)教师队伍从注重高学历、高职称向注重双师结构转变
  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特色不仅仅是因为培养方案合理性和所用教材适用性的区别,更大的差别源于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师实践水平的高低。财务管理专业目前面临生师比不合理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建设专兼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二是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三是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同时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培训,提升双师素质,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四是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五是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九)教学模式从注重理实一体向课堂教学和平台教学结合转变
  适应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的新常态,财务管理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围绕岗位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继续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在一体化教学中充分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模拟实验教学,完成学生的角色演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半年顶岗实习,实现角色转换。二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改变了过去只重视课堂教学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平台教学结合起来。开发了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金融理财、纳税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平台,建设开放的自主学习平台。创新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改革课程教学范式,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财务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构建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批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数字化实训基地,用信息技术改造专业课程。
  (十)教学评价从注重学生评价向全方位质量监控转变
  立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从注重学生评价向全方位质量监控转变,建立健全了从人才定位到培养方案、从教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课内到课外和从校内到校外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以"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支撑度、质量保证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五个度"为核心的专业质量评价标准,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Z
  参考文献:
  [1]李大勇.新常态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5,(09).
  [2]齐洁.高职财务管理微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探析——以"经营杠杆"为例[J].商业会计,2015,(18).
  [3]王素平.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税务,2015,(06).
  作者简介:
  邓金娥,女,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
网站目录投稿: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