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十家小说》,是一部明代编印的话本集。原编印者洪楩。1928年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在内阁文库发现中缝印有"清平山堂"字样的3册话本,共15篇,因无封面和序目,不知编者和书名。马廉根据"清平山堂"是洪楩的斋名,所刻书籍版心刊"清平山堂",因而认定这3册话本也是洪氏刻书,约刻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1541—1551)。1929年北平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将这15篇影印出版,定名为《清平山堂话本》。1933年马廉在宁波又发现天一阁旧藏"清平山堂"刻印的3册话本,每册书根有题字,分别为:《雨窗集上》(5篇),《欹枕集上》(2篇仅残存7叶),《欹枕集下》(5篇)。1934年马廉以"平妖堂"名义将此3册影印,即以《雨窗欹枕集》为书名。1936年阿英发现的《翡翠轩》和《梅杏争春》两篇,也属于清平山堂话本,因残缺太甚,未曾印行。后来戴望舒发现清人顾修《汇刻书目初编》中著录《六家小说》,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6集; 又,明人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亦载《随航集》10种。其后研究者又发现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嘉惠堂本)卷2说: "《六十家小说》载有西湖三怪,时出迷惑游人,故压师作三塔以镇之。"而清平山堂话本中正有《西湖三塔记》,因知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应是《六十家小说》,《汇刻书目》的"六家"系"六十家"之误。全书6集,每集10篇,共60篇。但《六十家小说》仅是全书汇集以后起的总名,从刊刻板式(如每篇自为起讫,不分卷次,总名和集名均不见于正文等)来看,清平山堂话本实际是随刊随印的。美国韩南认为《六十家小说》的书名和板式都反映出是受了明代顾元庆 (1487—1565)编刻的《四十家小说》的影响。(见英文本 《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哈佛大学出版社,1981)今本《清平山堂话本》包括日本内阁文库藏15篇和马廉藏12篇,共27篇(含残篇),有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5,1987),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谭正璧校注本 (1957)。 洪楩,字子美,明嘉靖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祖荫,仕至詹事府主簿。书斋名"清平山堂",藏刻书籍甚富,刻有《夷坚志》、《唐诗纪事》等。 此书所收作品,有一部分在篇末的标题前冠有"新编小说"或"小说"字样,当是小说家的话本。但有的并非纯粹的话本体裁,如《蓝桥记》、《风月相思》,除了前后有"入话"、"正是"的形式外,正文全是文言,可能只是说话人作为底本抄录的资料(《蓝桥记》抄自唐人裴铏的《传奇》)。《清平山堂话本》的29篇(包括阿英发现的两篇)话本中,据胡士莹考证,属于宋代作品的有12篇,属于元代的6篇,属于明代的11篇。宋代12篇是:《西湖三塔记》、《合同文字记》、《风月瑞仙亭》、《蓝桥记》、《洛阳三怪记》、《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刎颈鸳鸯会》、《杨温拦路虎传》、《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董永遇仙传》、《梅杏争春》。元代6篇是: 《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简帖和尚》、《快嘴李翠莲记》、《曹伯明错勘赃记》、《错认尸》、《阴骘积善》。其余11篇为明代作品。但上述定为宋元时的话本,大都已经明人改动,确切的创作年代仍有待进一步考订。 《清平山堂话本》是迄今发现的我国话本小说集的最早刊本,它基本上保存了早期话本的本来面目,如前有 "入话",后有 "散场"( "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以及其他一些说话人的术语或套语。它收录的话本还具有不同的风格和体制,如《快嘴李翠莲记》描写一个心直口快、敢于训斥丈夫和顶撞公婆的女子,通篇以韵语的唱词为主体,从内容到形式,都别具一格。马廉说:"李翠莲乃民间传说故事之最广远者;演变至今,秦腔剧中有 ‘十万金’,通常名 ‘李翠莲上吊’;而小说《西游记》第11回刘全进瓜,早采之为说部资料矣。此本所记李翠莲为快嘴媳妇,别出 《西游记》中故事以外,是则考究风俗学者所更足珍贵者也。"(《清平山堂话本序目》)《清平山堂话本》中有10篇经冯梦龙改编后,收入他编刻的 "三言" 中。 由于《清平山堂话本》为研究话本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料,因此它的发现意义重大,许多中国小说史研究家如郑振铎等都曾撰写专文加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