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到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周王朝传承了近800年,成为我国古代史上享国祚最久的朝代。周王朝从兴起到强盛,再一步步衰落,在传承到第37位君主周赧王时,最终走向了灭亡。 周王朝逐渐衰落的过程 兴起 周族部落在周太王古公亶父时迁到周原,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实施翦商大业,经过季历和姬昌的进一步发展、扩张,周部落已经有了和腐朽的商王朝一较高下的实力。 强盛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兴师伐纣,牧野一战,纣王自焚,武王灭殷建周。周公姬旦摄政辅佐成王,东征平"三监"之乱、剿九夷之叛,营建东都洛邑。周公还政后,成王、康王施行仁政、巩固政权,造就"成康盛世",周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微衰 昭王、穆王时,向四周戎狄蛮夷征伐不断,虽然开疆扩土,但国力消耗严重,昭王甚至亡于南征途中。昭王十四年,鲁国发生弟弟弑兄夺位的大逆之举,昭王听之任之、不予干涉,从此开始了诸侯间恃强凌弱、相互征伐的争战,天子之威走向衰落。 衰落 穆王之后,王室势力越来越弱,戎狄不停侵扰,诸侯不再像以前一样听话。厉王为了征战和享受,与民争夺山林川泽之利,并实施酷法,激起国人暴动,撵走厉王。此事让诸侯发现,周天子之位并不是不可以推翻的。 幽王荒淫无道,宠爱褒姒,废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激起申侯联络戎族叛乱,杀幽王、毁镐京、灭西周。公元前771年,平王宜臼在郑、秦、晋等诸侯国护卫下,从残破的宗周镐京迁至成周洛邑,进入东周时代。但在诸侯心目中,平王勾结外族弑父夺位,威望自然下降。 迁都后,王室统治的范围只有方圆600里的王畿,随着分封奖励和外族的抢夺,统治范围越来越少,地少、民少、兵少,周天子实力越来越小,对诸侯的控制也越来越弱。与此相反,有的诸侯国逐渐强大,欲图与周王室争夺话语权。 平王时,郑国强大,王室与郑国互不相信,相互交换质子,说明王室势力的衰微。桓王欲夺郑伯权利,郑伯直接派人收了洛邑的庄稼,王室与郑国彻底交恶。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只能召集几个小国一起讨伐郑国,结果王师惨败,桓王也被射了一箭,天子威严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以后齐桓公、晋文公相继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取代周天子号令天下,进入春秋争霸时代,周天子衰落得只能依靠大的诸侯国来抬高自己。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到洛邑附近耀武扬威,还派人向周定王询问象征王权的九鼎轻重,不臣之心路人皆知,周王室之衰落程度不言而喻。 进入战国时代,诸侯国势力更大,周王室地位更低。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为西周桓公,建立西周公国,公元前367年,公子根叛乱,周显王又被迫分出一个东周公国,王室只剩下王宫那么一小块地方,寄居于东周公国里。公元前307年,秦军驱逐周赧王离开成周王宫,赧王只能来到西周公国居住。公元前256年,秦国进攻西周公国,西周公国国君投降。同年,周赧王去世,东周灭亡,周王朝灭亡。 周王朝衰落的原因 分析周王朝从强盛到衰落直至灭亡的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周王室的对外、对内的战争从未停止,战争疲民太甚,受压迫人民的生活相当困苦,导致人民不帮助王室,反而要与其斗争。 二是王室内斗分裂,削弱王室力量。 三是分封制后期,诸侯国通过兼并战争,实力大增,而周王室地盘减少、人民减少、财富减少、军队减少,实力大减,周王威望越来越低。 四是后期的一些周王,荒淫无道、昏庸无能、与民争利,不能亲贤臣远小人,不能招揽贤臣来帮助自己,结果被推翻,导致国家实力受损。 周王朝延续近800年,青铜、铁制工具的使用,促进社会生产的巨大进步;各种思想学说出现,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留下了众多的名人轶事,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