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芈启因为在嫪毐之乱中立有首功,因此他成为了吕不韦的继任者,担当秦国相邦。芈启虽然是楚国公子,但他生在秦国、长在秦国,所以算是秦人。加上芈启一直对秦王十分忠心,自然也是得到嬴政的重用。不过芈启伐楚期间却做出了反秦的举动,这令很多人不解,楚国被灭只剩时间问题,芈启为何还要倒戈呢?下面就来简单分析下期中原因,有不同看法的朋友欢迎留言讨论。 1、昌平君芈启 秦昭王35年,秦楚关系进入短暂的和平时期,为了表示诚意,楚国把太子熊元送到秦国做人质,和他同行的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比起秦始皇苦逼的老爹赢异人,楚元的日子明显要好过很多。在他做人质期间,把持秦国国政的是以宣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有了楚国外戚的照顾,熊元在秦国每天吃吃喝喝不说,还娶了一房媳妇生了个儿子,他就是昌平君芈启。 芈启生母的身份据李开元老师推测应该是秦国公主。人家熊元是楚国太子,娶秦国公主为妻合情合理,况且秦昭王孩子一大堆,与楚国亲上加亲的可能性非常大。秦昭王44年,楚顷襄王病重,熊元想赶紧奔回楚国继承王位。结果老丈人秦昭王横加阻拦,说什么都不让熊元回国。 他当然不是舍不得这个便宜女婿,而是想借机狮子大开口狠狠宰楚国一把,这可把熊元急坏了,老爹可不止生了他一个儿子,万一他回不去,王位就得拱手让人了。关键时刻春申君献策,让熊元假扮成马车夫跟随楚国使团悄悄离秦,自己则呆在秦国混淆公众视线。熊元兴高采烈上演了一场"胜利大逃亡",9岁的芈启则与母亲被抛弃在了秦国。 2、剿灭嫪毐 虽说芈启小小年纪就跟老爹分离,或许终生都没能再见面。但因为他是秦昭王的亲外甥,身上既流着楚国王族的血液,又流着秦国王室的血液,他在秦国也受到了优待,日子顺风顺水。当时赵系出身的吕不韦担任相国,也就是丞相一职,楚系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自然也会在重要职位上安插人手,作为楚系出身的杰出人物,芈启得到了重用。 李开元老师推测在秦始皇继位之初,被委政的大臣除了吕不韦以外,还有昌平君芈启和身份无法确认的昌文君,他们的地位仅次于吕不韦,这点也可以从秦王政9年的嫪毐之乱中看出来。嫪毐发动叛乱,目标并不是秦始皇,而是打算消灭掉楚系外戚的势力顺带收拾吕不韦,他这样做对秦始皇其实是有利的。 但年仅22岁的秦始皇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迅速做出剿灭嫪毐的判断。在他的心目中,比起楚系外戚,嫪毐的势力才是最不好控制的一股力量,必须当机立断以绝后患。关键时刻秦始皇发布《攻毐令》,命令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共同出兵攻打嫪毐。吕不韦商人出身,是玩谋略的高手,带兵打仗完全是门外汉,平定嫪毐之乱的首功之臣其实是昌平君芈启。 嫪毐之乱后的第二年,吕不韦受到牵连被罢相,然后史书上关于秦国丞相的记载就出现了十七年的真空。此时正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关键时期,可以推断秦国必然有一位强悍的丞相来辅助管理朝政,他是谁呢? 1982年发现的一支破破烂烂的秦国铜戈解开了这个秘密。铜戈上出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等字样,经专家确认后,吕不韦的继任丞相正是昌平君芈启。他担任了11年的秦国丞相,在任期间他和王翦一个对内一个对外,辅佐秦始皇消灭了韩、赵、魏等国,立下无数功劳。 3、芈启为何反秦 芈启反叛的原因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他是楚国公子,可能秦始皇要消灭楚国时他内心深处沉睡的爱国基因被唤醒,因此奋起抵抗。 当时爱国人士也是有的,那就是给我们争取到三天假期的屈原,但从昌平君身上,其实看不到多少爱国的痕迹。按照国籍来说,他是在秦国出生秦国长大,应该算作秦国人,也许从小到大他一天都没去过楚国,又哪里来的爱国情怀呢? 昌平君在政坛上混迹多年,政治人物从不讲什么情怀,只讲利益。自从华阳太后去世、自己又被放逐到郢陈后,昌平君就已经很明白,他在秦国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如同一潭死水再也掀不起波澜。既然在秦国没有任何机会,他只能另寻出路,此刻重拾楚国王子的身份对他来说相当有利。 于是倒霉的李信成为昌平君雄起路上的被清理的第一个目标。可昌平君得意的太早了,秦始皇看到战场形势不妙,迅速放下身段请老将王翦出马,给他配备了60万人马外加充足的粮草。王翦吸取了李信失败的教训,兵分两路,一路围攻昌平君所在的郢陈,另一路直奔楚国首都寿春而去,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这之后昌平君被楚国大将项燕拥立为楚王,继续与王翦对抗。昔日的同僚变成了今日的敌人,纵然昌平君文武双全,也难以抵抗秦国的虎狼之师,最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