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太行山写生笔记 2019年10月13日,清华大学刘怀勇教授书画研修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太行山脉开始了为期15天的秋季写生生活,这次写生老师配备了强大的助教力量,王乐堂、徐满东、王友恩、王兴春,都是非常优秀的画家。 这是我第一次来太行山写生,我们乘坐火车到达新乡站,老师己经联系好了上山的车一起进山,我们第一站是郭亮村,一下车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悬崖峭壁,岩石裸露,地质结构一揽无余,谁也想像不到这里在多少万年前发生了什么,我们沿着挂壁公路一路向上,老师在路上给我们讲过,郭亮洞也叫绝壁长廊那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是郭亮人用了几年的时间一锤一斧凿出来的,这就是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 第二天一早老师带着我们到村口的神庙里祭拜,老师说,我们来到这里就要对这坐山、每块石头有敬畏之心,同时祈求大家平安吉祥! 纪游 老师说纪游很重要,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胸有丘壑,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西方绘画是写实的科学的,讲焦点透视,而中国画是哲学的、形而上的、是心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不能看到什么画什么,要学会取舍,置阵布势。老师边走边讲,要细心观察,小草是从石缝里长出来的,石与石之间是互相咬合的,能拿出来就不对了,从整体到局部,找到大的结构关系,大大小小,齐而不齐,错落有致,以及怎样用笔墨去表现等等。 绝壁长廊 丹分沟纪游 格物致知 临来之前先温习了老师的课稿,老师把写生分为四个阶段,结构写生、局部写生、整体写生、意象写生。起手要松、毛、淡,可修可改。先淡后浓,先虚后实,先经营后落墨,先铺势后收拾。大处有旋律,小处有节奏。用笔之妙,尽在"三调",纸上调锋,纸上调色,纸上调墨。用墨之妙,尽在干湿浓淡,一画而成。构图之妙,占住一个角,封住两条边。用笔之力,在虚不在实,虚则厚,实则滑。笔墨者,筋气骨肉之人格意象也。留白、留楂、留虚、留有余,是画面亦是人生。这些话要时常温习,记在脑子里。 首先是结构写生和局部写生,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一块大石头前,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就是课稿上那块大石头,老师像以往一样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讲解示范,让大家拿着毛笔沿着石头的纹理亲自感受,提、按、顿、挫,轻、重、徐、急,大家豁然开朗。老师带我们来到沟底,仔细观察山石的结构纹理,石分三面,一条线是轮廓,两条线是结构,石与石之间的契合,要去分析它研究它,先不要急着画一张好看的画,这样才能学到东西,所谓致知格物,要向宋人学习。 同学们开始由助教老师们带领分头进行写生,虽然之前也临了一些前人的作品,老师的课稿也温习了,但面对大自然还是一头雾水,怎么取舍呢?郁郁葱葱的树木怎么表现呢?前后关系怎么处理?哪里该实哪里该虚呢?不知所措了,想想老师的话,看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慢慢的有点感觉了。写生中助教老师不时的指点,受益匪浅,刘老师更是白天巡视,晚上批改作业,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老师辛苦了,欣慰的是大家进步都非常大。 22号转战林州住在王相岩脚下,美丽的林州,我们刚到这儿,它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云雾从山脚下缓缓升起,山峦若隐若现,宛若仙境,真是美极了!在这里就进入整体写生了,这里的房屋都是石头垒成的,就地取材,连屋顶都是石坂的,日久天长,斑斑驳驳甚是好看。老师及时在群里发了"太行山写生之四(整体塑造),不急于画,沉下心来悉心的观察,找到画面关系,主题在哪儿?势在哪儿?起承转合,经营位置等等都要考虑,以笔墨塑造物象,得山川之形质,具笔墨之精神。先在脑子里把这些过一遍,虽然还不能很好的应用,有些东西还理解不了,老师说不要急慢慢来,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悟的过程。为什么老师的画就看着舒服有气势有东西,而自己的画看着就碎、乱、空,有时老师几笔就调整过来了,舒服了,老师就是老师,什么时候能自己调画了,才算是会画画了! 刘老师讲解示范 晚上点评 刘老师指点写生作品 刘老师在点评作业 刘老师讲解示范 王乐堂老师示范 石纹结构 石板房 记游中徐满东老师边走边讲 和王兴春老师在一起 在沟底 记游中 老师课稿 老师课稿 研究生施黄庭同学作品 结构写生练习 下毛毛雨用钢笔画结构 沟底写生,老师题款鼓励 老师染了一下立马完整了 学着留了几块白云觉得很美,老师说前面房屋线条太实了,再毛一些。 石板房写生 老师在左边加了块石头好看了 写生作品 助教老师合作作品 助教老师合作作品 15天的写生结束了,收获满满,无比珍贵,感谢老师们,同学们,青山依旧在,明年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