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花、树、石头都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似乎是因为文化主体的不同,诗与词都离不开花、石、树的陪衬。 畅想月夜流光下的清泉,汩汩而动,泛着金色的鱼鳞光,流淌在安眠的静石上,这经历了千年打磨的石头,也便显得分外的铿锵,给人与坚实而沧桑的感觉,那份静谧与悠远的气息,朦胧在灰色的石岩上,擦出的色彩是一份宁静深邃,透过清泉,你会得到一份塌实与坚毅的启示;流水浇灌出来的石头,本身就凝聚着岁月的沧桑感,从石头上的斑驳的痕迹中,能读出多少岁月的流痕,那是千年的累积沉淀,那是一份厚重与沧桑! 花给人的是灵性,同时也是一份娇媚,更能显现出人的气质来,万物皆有灵性,这话不假,人也因为花而得到了人生境界的提升,梅花傲雪的贞洁与孤傲,兰花幽谷清馨与幽寂,牡丹万芳不敢争艳的娇柔与妩媚,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艳而不妖,媚而不荡!在众多的花中,梅花的独特气质是最受历代诗人青睐的,先贤们反复吟唱着梅花的高洁,并与花相自比;梅花的开花季节就是冬春,想想在冬雪飘飞的季节,于皑皑白雪中绽放着千万鲜艳的朵儿,那是一种怎样的美妙。兰花的君子形象早就被人吟唱了,似乎是合而不流,独善其身的感觉,从兰的品质中,能读出做人的道理来,也知道什么是真君子,什么真小人了。兰花是最难养活的花,很多人也会像养活小孩子一样的精心照顾,似乎把兰花当作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莲花的于湖面蔓延数里的清艳,于静夜远远的观望,迤俪于湖面的千万朵精灵,在月光的细润中,随风优柔的摆动着,浸润着月色的流辉,情不自禁的便会投入于其中,迷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想就是来源于此吧,不知道是因为朱自清而爱莲,还是因为莲而爱朱自清,于《荷塘月色》中读到了"清幽独绝"这四个字。花因人而显贵,人因花而高洁,而自成品格,自成气质! 树中也有君子的形象,松的刚毅与坚贞,那股冲破云霄的英雄气概,另人深深的折服,于寒冬中傲然的挺立着,不因寒冷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千金易得,气节难求。"如松一般的气质就更难求了。松是树中少有的常青的树种,无论风雪怎样的凛冽与狂乱,他都毅然决然的挺立着,似乎在守望着什么——也许是一种深深的孤独与对于未来的期望!松也有着蜿蜒的美,那种盘旋而伸展的姿态,于半山腰中突兀而现,见了不仅仅心为之一颤,生怕哪天他跌落于万丈深渊。松的枝条并不是参差错落的,似乎都很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长长的一个枝干,远远的伸展着,身上布满了老绿色的松枝,要是在挂着点偶尔飘来的雪,就更加的令人艳羡了! 柳的纤细是出了名的,杨柳细腰更是用来形容女人的身段的优柔,柳一般都会生长在水边堤岸处,杨柳堤岸,晓风残月的感觉似乎就更加的美妙了。仅存的一线月光,透过枝条,影射到水面,于水的深处与柳条交织在一起,光与影的谐和,在水面奏响了夜的幽鸣曲子;而霸柳别枝的凄凉,又让人对于柳产生了伤感的色泽,见柳也会生情,因柳也会失色! 竹是众树中最为苗条的,节节贯穿,也是树中少有的长青者,竹最为美妙的要算是叶了,而竹的枝节相交的地方也有其交错着的美感,没有亲身到一片竹海中游荡一番,真是憾事,有机会一定要于电视中所见过的竹林,好好的呆上几个月,吸吮一下竹的气息,竹与兰似乎都具备同样的气质,君子的节操,不为权贵而折服。梅妻鹤子竹知己,选竹做知己再好不过,竹不宜太多,三两枝最好,于院子的角落处,种上这么三两棵竹子,再载几棵兰花,想想能如此,今生也就无憾了! 花、树、石于诗中被赋予了崇高的气节与灵性,人也因花、树、石而显得出了崇高的气节。可惜这样的气节已不多见了,也许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华会一点点消逝!到最后剩下的仅仅是一个空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