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巴菲特解锁成功人生的关键是专注


  文/Tina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曾同时受邀参加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两位都曾达到过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高度。你们认为现在这个时代,对大家而言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主持人要求两个人将答案写在纸条上,写完之后,两个人同时亮出了答案,上面写着同一个词"focus"。没错,就是专注。
  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备专注的能力。我们也知道专注很重要,但总是在该专注的时候管不住自己,时候懊悔,循环往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专注于关键事件上,形成专注能力呢?
  接下来,和小智君一起走进今天的文章寻找答案吧。
  以下,尽情享用~
  1、牛人们都有的特质:专注自己的领域
  想成大事,没有捷径,专注于某一领域,持续深耕、终生学习,最终才会达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专注力,正成为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如果你注意观察那些很牛逼的成功人士,你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其专注,他们会集中几乎全部精力在自己选定的领域深耕,等别人回过神来想要追赶时,往往发现为时已晚。
  1.唯有专注,才能有所成就
  Mike Flint是巴菲特的私人飞行员,曾为美国四任总统开过飞机,事业心极强。有一次他跟巴菲特请教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巴菲特让他去做一件事。
  巴菲特让他写下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25个目标来,Flint照做了。然后巴菲特让他审视一下这个清单,圈出最重要的5个,Flint也照做了。
  现在Flint他有了两份清单,一个职业生涯上最重要的5个目标,另一个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20个目标。
  巴菲特问他: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Flint回答:知道了,我先集中主要精力来实现这5个目标,另外的20个目标没有那么紧急,我可以用业余的时间来慢慢实现。
  巴菲特说:错!你应该集中所有精力来实现那5个目标,剩下的这20件事你坚决不要做,你要想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不要花任何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聪明人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依仗自己学习能力强,进步速度快,就定下一堆目标。因为他们天资聪颖,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表现尚可,但是平均用力的结果却是缺少真正制敌的核心竞争力。
  《跃迁》的作者古典曾说过:
  上天给了你无限的机会,却只给你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巴菲特不但这样告诉他的飞行员,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学习投资和研究股票,在学习这一件事情,他极为专注。
  他从小就开始阅读和学习所有与股票投资相关的书籍,读遍了父亲所有的藏书,还跑到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去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最终他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同时还成为了著名的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学生。
  持续几十年的阅读和研究,终成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家。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2.那些不专注的努力,感动的只有自己
  小文是我本科同学,我们同在一个社团。她的专业是英语,热衷于各类社团活动,并且表现出色,最终做到了学校事业部部长的职务。
  她好像总是很忙,加入了羽毛球俱乐部,每周都要培训;
  加入了多个社团,每周好几个会议;
  她虽然专业是英语,但是要考注会;
  虽然还没有考过英语专八,但是却立志要考清华的法硕;
  大三时她还给自己选修了工商管理的第二专业,周末两天都要去上课……
  对她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就是她背着一个装满书的大书包,匆匆忙忙赶路。
  我诧异一个人怎么能同时完成那么多事,敬佩之余也在心里告诫自己:你看看人家,你还不赶紧努力?!
  大三大四我忙于学习专业课学习和准备考研,社团工作就退掉了,跟她的联系也变少了。一晃就到了毕业季,我实现了心中的目标,如愿考上浙大。
  闲暇之余想起了她,跟别人打听,现实让人唏嘘。
  注会她考了好几次,统统败北;清华的法硕也去考了,同样以失败告终;英语是她的主修专业,但没能通过专八考试。
  更让我诧异的还不是这些,因为她把大部分时间都分散给多种多样的任务,翘了很多课,考试也有多门不及格,最终延缓一年毕业。
  我们这一批人中,有的考取名校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签了大企业进入职场。当我们都满载收获地离开,只有她一个人黯然留下时,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感受。
  她这几年过得比我们任何人都辛苦,可是结果却比任何人都差。她看起来很勤奋,可是她的这种勤奋只感动了自己。
  她用不断填满自己时间的方式来获得满足感,来证明她比任何人都上进。可现实令人遗憾。
  我想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她能在众多任务中选择一个,用她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死磕,四年的时间足够让她收获硕果。
  第二个例子:
  身边有个朋友小A,前些年看到微商赚钱,一股脑扎进去,心血来潮每天发圈,坚持了没几个月,销量依然寥寥,放弃了。
  后来公众号兴起,大V们赚得盆满钵满,他坐不住了,赶紧注册了公众号,开始写作,断断续续写了半年,粉丝量也没过5000,压根没能变现。
  这两年抖音、快手火了,他又调转方向做短视频。
  他一直很努力,每天过得很忙碌,试图抓住每个风口,可是最终他也没能成为那只飞起来的猪,因为当他发现风口所在时,风向已经调转。
  我的一位前领导曾经说过一句话:
  不要一味追大流,当一个趋势被所有人发现时,它就已经不再是风口,红利期已过,进入要谨慎。
  追着风口走,你可能永远也追不上它,还不如专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等某一天风吹过来时,你有足够的本领飞翔。
  2、我们为何不能专注于当下事?
  不光是选择细耕领域时要专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同样需要专注。但碎片化的工作、生活严重影响我们的专注力。
  原本想着打开电脑写作,结果刚开始写接到一个快递电话;
  挂了电话准备继续写,微信又响了;
  等你回完了微信,电脑上又跳出了推送的娱乐新闻,啥?许志安出轨了?你赶紧点开,看完了还不过瘾,你开始搜郑秀文的消息。
  等你一圈忙活完,发现一上午已经过去了。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通常事后你后悔懊恼,可是再重来一次你可能依然重蹈覆辙。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职场。
  案例:
  我在一家世界500强集团,公司都是规范化运作,但是不得不说,现在的工作环境其实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浅度工作状态。
  我手里正在做着传播方案,同事来找我商量下一季的营销重点;
  跟他聊完,我继续做我的方案,还没等我进入状态,领导紧急召开部门短会;会议开完,我好不容易再次集中精神做方案,可是公关公司又打电话来汇报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就这样,我的注意力不断被分割,不断被打断。
  脑科学研究发现,这种注意力不断被打断的情况会极大地损害我们的专注力。无法专注导致很多人心浮气躁,浮躁几乎成为社会的通病。
  专注于一件事情半小时,对很多人而言成了一种奢侈。TED演讲里曾说到,现在的人除了8小时的睡觉之外,基本上平均每20分钟就要去翻翻手机。这还只是平均值,我们身边5分钟不看看手机就浑身不自在的人比比皆是。
  明尼苏达大学商业教授索菲勒鲁瓦在论文《为什么完成工作那么难?》中提出了"注意力残留"的概念:
  当你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时,你的注意力没法及时转移,部分注意力仍会残留在原来的任务里。残留量越大,那么下一项任务的表现就会越糟糕。
  因为任务之间的切换需要耗费大量心力和时间,不断被打断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会更难。时间都耗费在了没有价值的切换上,整体效率自然会变得非常低。
  3、如何培养专注力?
  自媒体圈有一个专注的励志典型——小马宋。他大学学的是锅炉专业,跟广告文案完全不搭边。可是他却愣是从锅炉工摇身变成广告界大咖,靠的是精准努力。
  因为热爱文字,他辞掉月薪1万的工作选了个月薪只有3000的文案岗,为海尔手机写文案,包括软文、促销单、产品介绍等。
  这些内容任何一个文案都会写,但是想要写好,却不是简单的事。小马宋做的精准努力是什么呢?
  他把市面上能看到的各种软文都研究了个遍,然后开始写不同风格的软文,他要求自己每一篇文案的表现方式都不重复。
  他甚至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德国的一本世界级广告创意杂志十年来的作品全部下载下来,一共有20000个之多。
  又用了一个月时间,把这些广告分门别类整理成10组PPT,反复看、反复研究和模仿。
  他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全部摘抄下来,集中背诵复述。进入广告行业6年,他保持着每天学习10个以上广告案例的习惯。
  有了这些长时间坚持的精准努力,他怎么可能不成功?最终他成为戛纳广告节铜狮奖获得者。
  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是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因为没有找到努力的正确姿势,虽然忙忙碌碌,最终徒劳无功。
  关于如何培养专注力,给你如下几个建议:
  1.让你的目标少而重要
  你可以仿照巴菲特给Mike Flint的建议,先列出人生的25个目标。你不用很快就列出,你需要跟你的内心对话,这是自我探索的过程,想明白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你把这25个目标清晰地列出之后,你对自己会有更深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你很可能会发现你内心真正所爱。
  然后你慢慢地删减目标,越往后删减会越困难,但是这是必要的过程,删减到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你今生要去奋力拼搏的目标。
  这个选择的过程不用急,可以慢慢来,但是一旦选定之后,就不要怀疑犹豫,坚定地往前走。
  2.将你的目标进行拆解
  我认识一位爆文作者,写出了多篇10w+。他跟我分享了他是如何精进自己的写作技能的。他将写作分成了三部分:输入、模仿、练习。
  第一步是输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好文章,那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所以他每天都坚持读书。每个月他设置了专门的研究主题,按照计划,他进行了大量的主题阅读。
  第二步是模仿。在他写作之初,他将文章分解为立意、结构、标题和语言四大部分,每一天他都会拆解爆文的写作结构,归纳文章立意,收集文章金句,积累爆款标题。每天扎扎实实拆解50篇文章,迅速扩充自己的素材库。
  第三步是练习。光说不练假把式,从决定写作那天,他每天雷打不动写2000字,不论写好写坏,从没间断过。他说"完成比完美重要,持续的完成,终有一天会完美"。
  以前学习木桶理论,总觉得自己应该去补短板,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木板理论已经不适用了。
  这个时代不在乎你的短板有多短,而是在乎你的长板有多长。坚持专注某一领域,才有可能弯道超车。
  "一万小时定律"大家都熟悉,讲的是人们眼中的天才并非都是天资过人,而是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不论你最终确定的领域是什么,都需要去思考这个领域的核心技能可以拆解为哪些部分,然后针对每一个部分有针对性地刻意练习。
  3.确定目标后,你需要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教授在《深度工作》一书中提出了"深度工作"的概念,他认为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能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专注度
  书中举了亚当·格兰特教授的例子。
  亚当·格兰特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他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以年为单位,将教学工作集中到秋季学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并保证学生能够随时找到他。
  但是在春夏两季,他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不接受任何打扰。
  心理学上有个重要的概念"心流",它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通俗理解:长时间无干扰的状态下,批量解决困难却重要的智力工作,可以将注意力残留降到最低,从而可以使在当前任务上的表现最优化。
  只有深度工作才可能产生心流状态,所以格兰特长教授与世隔绝数日完成一篇论文时,其效率水平远高于其他教授。
  当你确定了目标,也将目标进行了拆解之后,接下来就是精进练习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非常需要深度工作。
  你可能无法像格兰特教授一样,拥有那么多自由安排的时间,你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实践深度工作。以下是几个时间规划的小建议:
  你可以汇总一下自己一天24小时里,有哪些时间是可以被自己掌控而不受打扰的,也许是早起后的那半个小时,也许是晚上孩子睡后的那一个小时,也许是中午午饭后的那40分钟。
  你可以为自己设置一个专属时间,这段时间你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专注于你要主攻的领域,深度学习。
  我曾经实验过,每天早起1小时写作,当我坚持了足够长的时间,我发现大脑已经习惯了在早上那个固定时间段活跃,我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写作的效率也比平时高很多。
  将同一类型的工作集中在一起集中处理,减少任务切换所造成的时间和心力浪费。
  比如,今天上午你需要做方案,那么给自己留出一个半小时,专注来做这个事。将自己的手机调至静音状态,将自己的邮件调至自动回复状态,告知对方一小时后你会回复。
  当你真正这样做了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紧急到必须马上处理,晚处理一个半小时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而这一个半小时的深度工作,你的效率却会极大提升。
  你需要培养迅速进入深度工作状态的能力。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而获得,具体怎么做呢?
  其实并不复杂,你做任何一项任务时,都全情投入,并且一次只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做这一件事。
  我们的大脑是终生可塑的,当你持续不断地如此练习,时间长了,你的专注力就会越来越高,随时随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就会成为可能。
  让我们记住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这句话:
  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使之有所成就。
  不要怀疑,专注力绝对是解锁成功人生的关键。愿你从今天开始,开启你的高效专注人生!
网站目录投稿: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