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校就业率引入到高校评估指标后,各高校对于提高就业率想尽了办法,有不少学校甚至不就业不给发毕业证。当然,也有不少学校认识到,要提高就业率,就需要和社会需求接轨,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做文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竟然发现了有"休闲体育"、"茶学"、"假肢矫形工程"等专业,这引起了不少网友吐槽。大家不禁要思考,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该如何做。 当下,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设置专业,确实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举措。不过,某些专业的设置,确实容易引起质疑和遐想。比如,休闲体育,难不成就业之路是教大妈大爷们跳广场舞?想起这个场面,这和人们脑海中的大学生形象确实有很大区别。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大学一直都是按照学术型的模式进行扩张,以至于就业、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状况。 在高校设置市场所需求的学科专业,或许就业前景非常不错。但扩大专业的"量"的同时,拿什么来保证课程的"质"呢?这里不是想评论这些专业是否合适,而是需要思考,这些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专业,是否能够在当前的高校管理体制下生存下来。此外,还得进一步思考,部分高校是否有必要向职业学校转型? 职业教育的转型,牵动着很多教育思考者的心。如果让现在的大学一刀切搞职业教育,问题也很多,有师资力量的问题,有课程设置的问题,甚至有社会地位的问题。学术性教育为体,职业教育为用,是否可行呢?或许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慢慢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