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笑话:某富翁想要娶老婆,有三个人选,富翁给了三个女孩各一千元,请她们把房间装满。第一个女孩买了很多棉花,装满房间的1/2。第二个女孩买了很多气球,装满房间3/4。第三个女孩买了蜡烛,让光线充满房间。 最终,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 好笑吗?有人在围脖上转载,并在最后加了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解用户操蛋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 做产品需求分析的各位作何感想? 最痛苦的不是需求复杂,不是需求太多,而是你辛辛苦苦忙碌半天,最后发现,做出来的东西不是客户实际想要的。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用户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你没弄清;另一种是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第一种其实相对好办,改进自己是容易的。重新沟通,深入挖掘,重作分析。 第二种就不好办了。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前几个月一直在用一款桌面监控软件Rainmeter来美化桌面效果,增强桌面功能。这款软件通过第三方资源和插件能在桌面上提供多种功能。当时本着尝新鲜的精神,折腾了几天,添加了天气预报,时钟,网络状态,内存硬盘CPU监测,RSS阅读,程序快速打开等功能,并且精心布局,墙纸也换了,最终做出了个自认为外表光鲜、功能强大的DIY定制版,兴奋不已。然而,新鲜劲很快过去,逐渐开始真正使用这款软件来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时,发现用起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何解? 通过对自己几个月来的使用经历进行分析,发现使用的不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开机速度,加载过慢。这是由于插件过多的缘故。 2.插件的使用率较低,部分插件基本就没用过。 3.通过使用,发现对程序和文件夹快捷调用的需求非常强烈,使用次数占使用这款软件所有功能次数的90%以上,而偏偏插件对这功能的实现效果并不突出。 通过分析不满意的几个方面,进一步思考,发现产生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1.使用这款软件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明确,只是觉得新鲜,功能强大,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需求,使用他肯定能满足,使得需求具有盲目性。这就导致安装过多不需要的插件,使得开机变慢。功能多余。 2.随着实际使用才发现了我真正需要的功能,偏偏是这款软件的软肋,需求无法被满足。 最终,我放弃了Rainmeter,转而使用RocketDock,一款快捷工具栏软件,满足对程序和文件夹快捷调用的需求。到目前为止,用得挺顺手,不占用过多资源,没有对我来说无用的功能,符合我的习惯,很好的满足了我的使用需求。 从我自己的例子可以看出,了解操蛋的真实用户需求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我是需求产生者,同时也是需求满足者,却无法很轻松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对需求无法清晰准确的把握,这一点是很值得人们注意的。 最后总结两点感悟: 1.要警惕初始用户需求,其往往只是灵光一现的想法,需求的产生具有随意性,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往往值得怀疑。 2.用户的需求是会随着产品使用的深入而不断被检验的,去伪存真,要依靠有效的用户反馈才能把握真实用户需求。 源地址:http://paradisefeng.com/?p=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