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自身建设才是高校内涵发展的着力点


  "部分高校在发展上急功近利,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学校排名、论文数量等工作上。"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报告时指出,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外部评价,对长远发展谋划不够。(10月21日澎湃新闻)
  高校的长远规划,说到底,就是高校的自身建设。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自身建设与外部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重视科研数量不顾成果质量,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刊载的媒介级别、获奖的级别等)代替对成果的评价。产生这种错误认识,原因在于弄错了两对关系:忽视了"自身建设"与"外部评价"之间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因果关系;没有认识到"量化的评价指标"与"自身发展状况"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正确的逻辑是,高校发展卓越,便能实现良好的外部评价。需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发展状况取决于实质化的发展成果,而非当前大行其道的量化评价指标。从这个逻辑可以看出,实现高校的健康发展,需要将目光聚集于高校的自身建设,而不是那些仅供外人评价的谈资——所谓的量化评价指标成果。
  聚焦自我建设,有助于学术、教学内在逻辑体系的发展。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教学机构,有自身的学术、教学、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可能体现在某一学术问题的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也可能体现在某一领域的独到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完善这种体系,才能夯实高校的现实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
  聚焦自我建设,有助于学问的继承发扬、教学的推陈出新。学术、教学的发展需要借鉴前辈学者的经验。然而,遗憾的是,宏观来看,某些学科的发展尚处于空白阶段,更不用说以史论的眼光打量某个具体的学科组织了。
  聚焦自我建设,有利于训练、培养、成就学术个体。学术、教学、知识的系统性体系和"传帮带"式的传承,是个体之间有效交流和多元化探讨的前提和基础。当前,一些院校高价"挖"人,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挖"人只能满足"量化的指标"。因此,对于学科组织来说,与其费尽心思"挖"人,不如踏踏实实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才。
  高校的自我建设,特别是内在逻辑以及自我传承,当前阶段很难用量化的指标衡量,但却是高校应当努力夯实的部分。高校进行自我建设,才能科学、健康地发展,才能实现教学科研的系统化、结构化发展,才能促进学术个体的全面发展,才能摆脱评价的困扰。
网站目录投稿: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