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基层教科研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开展,县级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或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教科研管理指导的相关机构,在每学年结束后,总要组织若干在教科研领域造诣颇深、成果颇丰的专家成立考核组,对基层学校教科研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大多数教科研考核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观察发现,教科研考核形式比较单一——考核组专家"关门"看材料。一些基层学校因为某种原因,整理、报送的材料并不齐全,或不完整、不清晰、不规范,甚至有弄虚作假的成分。依据这些材料进行评判和量化,会使考核结果的精准度、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教科研考核的激励、导向等功能,自然也打了折扣。因此,对基层学校考核,应该打破"关门"看材料的局限,灵活运用多种形式。 考核组的专家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或走进各级部教师办公室,翻翻教师的备课、听课笔记,看看学生的作业以及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或随机走进教室,尤其是相关教科研课题组成员的教室,看看班级文化布置、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状态。如果恰逢学校开展教学竞赛、读书沙龙、集体备课等活动,可自觉、积极地置身其中。 此外,考核组还要走进教科室,了解学校组织开展教科研的举措、收获、成果等。也应该走进学校其他科室,从不同侧面了解学校教科研情况。比如,到总务处问问,平时是如何做教科研活动的后勤服务的;到教导处听听,是如何协助课题组老师执教研究课的,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组在了解情况时,不能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不得干扰学校正常的行政管理工作,更不可加重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工作负担。 总之,教科研考核,要"关门"看材料,也要"出门"看学校、看师生、看活动,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精准、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