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宋江起义 说到宋江起义,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中水泊梁山起义的桥段,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当然不是。 无可否认,施耐庵笔下一百零八条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乃是虚构而成,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发生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宋徽宗宣和元年,具体来说,是一些遭受官府重利盘剥、压迫的渔民、农民组织起来的反抗运动。 在今天看来,真实的宋江起义,规模远没有《水浒传》中描写的那么大,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被迫落草的绿林好汉倚仗地形优势,小打小闹地开展一些游击战而已,至于小说中众多身怀绝技的江湖豪杰,那更是艺术加工的结果。 据说,宋江起义的导火索主要是宋朝的财政出现困难,官府为解燃眉之急,宣布将梁山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禁止平民百姓擅自打渔、采藕,违者将处重罚。 一些靠水吃水的渔民、农民就此断了生计,于是揭竿而起,反抗官府的暴政,这便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的由来。 相传起义军在宋江等主要领导的指挥下,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与官兵展开厮杀,对当时的朝廷一度形成了威慑。直到宣和三年,起义军遭到朝廷正规部队的镇压,损失惨重,而后,宋江不得不接受朝廷的招安,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才算落下帷幕。 由此可见,施耐庵的小说在人物塑造和剧情描述上虽有夸张的成分,然而有一点基本是尊重历史事实的,即宋江起义,原本就是官逼民反的结果。 宋江起义经过 取材于北宋水泊梁山起义的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对宋江起义经过做了不少杜撰和改编,历经千百年流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事实上,历史上有关宋江起义的经过,记述原本也不详尽,因而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戏说"余地,若要探寻真正的宋江起义经过,还须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痕迹。 翻开历史典籍,《宋史·徽宗纪》和《宋史·张叔夜传》中均有关于宋江起义经过的点滴记载,其中,《宋史·徽宗纪》主要记录了宋江起义的发生年月和起因,大致发生在宣和三年,水泊梁山之畔的一群渔民和农民为了反抗官府垄断水泊资源,造成他们生计无法维持而揭竿起义,从而引发一场小规模农民起义的过程。而有关宋江起义的最终结果,则记载于《宋史·张叔夜传》之上。 从为数不多的文献资料中,后人基本上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宋江起义历史。 起初,凭借水泊梁山天然的地理优势,这场农民起义取得了局部的成功,然而由于起义军领导人"革命意志不坚",且面对朝廷前来镇压的正规军,缺乏正规军事训练的农民组成的部队显然在战斗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遭受屡次重创之后,宋江等人不得不接受招安,归降朝廷。这一段在宋江起义经过的描述中尤其模糊,以致于很多人猜测,起义军最终是被张叔夜逼降的,亦无证考。 宋江起义影响 发生在北宋年宣和年间的宋江起义,原本只是一场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却因施耐庵的一部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历史事件。众所周知,宋江起义最终在朝廷的镇压和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冲突中惨遭失败,一干英雄豪杰也在历史烟尘中逐渐模糊了背影,然而一场宋江起义影响极为深远,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依然充满了值得玩味之处。 纵观整部中国历史,农民起义的主旋律,始终贯穿在三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例如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隋末的瓦岗寨起义,唐代的黄巢起义等,皆为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相比而言,宋江领导的梁山泊起义,无论是规模还是政治意义方面,都无法与前朝那些推动时代变革的农民起义相比,那宋江起义影响究竟何在呢? 首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农民起义最频繁的年代。引发宋江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底层劳动人民对宋代腐朽的政经体系的一次反抗,这场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并未改变北宋的整个国运,却在一定意义上暴露了宋朝朽烂的朝政制度,从而加速了宋朝的灭亡,此为宋江起义影响之最。 其次,后人也通过对宋江起义失败结果的总结得出了由封建官吏领导的农民起义存在其软弱、意志不坚等特点的内因。起义军领导人中,以宋江为代表的官吏原本并不属于饱受压迫的底层劳动人民,他所谓的"起义",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逃避潦倒困顿的现实,等待东山再起时机的权宜之计,其本质还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