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债券的利率较高。尽管今年的债券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并没有改变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热情。 国债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之一,2020年首批储蓄国债(电子式)已在8月10日正式发行(此前由于疫情原因暂停发行),分为3年期和5年期,年利率分别为3.8%和3.97%。储蓄国债是稳健投资者的最爱,通常一经发售,就被抢购一空。 不过,大众所熟知的储蓄国债,其实只是债券市场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机构债券交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债券不仅信用良好,而且利率较高,对外资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中美利差加大 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债券的利率较高,是中国债券市场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还不到1%,而中国10年期国债的利率在3%左右,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利差。 北京时间8月24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为0.628%,中美利差超238个基点。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分化,美国持续宽松、中国由宽松转为中性,是形成这种趋势的背景原因。 瑞银证券认为,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无太多加码宽松的信号,而是强调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并继续提出要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中美利差可能将继续维持高位。 此外, 201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央行重回宽松模式,启动降息潮,低利率政策再次向金融市场传导。债券利率大幅走低,负利率债券规模快速增加,存贷款利率也受到低利率政策冲击。 2020年6月末,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0.66%、-0.5%、0.21%和0.04%,分别较2007年末下降约340个、500个、430个和150个基点,显著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较1981年高点大幅下降约10个百分点。 外资不断增持中国债券 中央结算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连续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7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当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人民币,较6月份增长1481.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38%,比2019年末上涨24.89%,创2017年9月以来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单月最高纪录。 尽管中国债券市场在5~6月间经历了一波调整行情,但并没有改变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热情。5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1130.72亿元人民币,较4月增加111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0%,相较上年末增长12.58%。 2019年以来,中国债券逐渐被纳入全球主流债券指数,带动外资配置中国债券。2019年4月,彭博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纳入工作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分10个月完成。 仍有提升空间 外资持仓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信用债。境外机构主要持有的是中国国债,7月份再度增持463.4亿元人民币,由6月份1.49万亿元人民币上升到最新1.54万亿元人民币,占外资机构中债托管规模的65.75%,是境外机构最大配置的品种。 紧随其后,国开债也是境外机构重点持有的对象,7月份持有规模大幅增长733.42亿元人民币,最新持债达4583.72亿元人民幣。另外,进出口行债、农发债,境外机构也持有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而地方债、企业债等其他类型债券持有规模都不大,均在300亿元人民币以下。 尽管外资机构持续大幅增持中国债券资产,但机构分析认为,未来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海通证券固收分析师姜珮珊表示,对比韩国、美国等,外资持有量占中国债券的份额仍低,即使是持有最多的国债也仅有9.1%,而韩国、美国分别达到17%、25.7%。且外资持仓的券种多样性有待提升,未来配置范围可能从利率债为主逐步向信用债等其他领域扩展。 固收产品也"香" 对于国内的稳健投资者而言,固收产品仍是"高性价比"之选。 国内利率相对较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货币、债券类资产的收益率。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能获得3.5%以上的年化收益。 此外,由于债券利差加大,全球资金的进入,会导致债券的收益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对债券市场构成利好。 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记账式债券参与债券市场,在股票交易软件开通债券交易账户,或在银行柜台开通记账式债券交易账户即可。不过,从交易的便捷性和分散风险的角度考虑,购买债券基金,可能是大多数人投资债市的更好选择。 债券基金是80%以上投资于债券市场的基金,根据投资股市的种类和比例不同,分为纯债基金、可转债基金和混合型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纯债基金不参与股市,属于纯正的固收类产品,而其他债券基金则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股票投资、打新或可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