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刘备曾拒绝诸葛亮攻占荆州的计划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荆州是刘备想要三分天下的重要据点,荆州牧刘表去世后,次子刘琮继承爵位成为新一任荆州牧。不过此时也是荆州最薄弱的时刻,当时诸葛亮就建议刘备可以攻打刘琮,这样便能拿下荆州。但刘备并没有采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刘备做人太仁慈,如果对刘琮下手便是不仁。可能这是原因之一,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这背后隐藏的风险太大,曹操如果南下进攻荆州刘备还是必败无疑。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熟悉《隆中对》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的战略规划第一步是"跨有荆、益",然后才有机会逐渐进取天下。可惜后来的局势发展超出了诸葛亮和刘备的预料,刘备即便是全盛时期,也仅仅占据荆州5个郡,最重要的南郡还是找东吴借的。这位刘备未能恢复汉室埋下了伏笔。
  在许多人为此扼腕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将这一责任归结于刘备优柔寡断之上。之所以有人这么认为,其原因还是在于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计。这一计看起来非常高明,可是却被刘备无情否决。刘备也因此错过了全据荆州的唯一机会,为后世诟病。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刘备在脱离袁绍没多久,就投奔了刘表。刘表对于刘备是既防备,又利用。于是,刘备被刘表安排在新野,放在抗曹第一线。后来由于刘备招兵买马,刘表担心不好控制,于是将刘备调回离刘表更近的樊城。这一段经历,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益其兵,使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在刘表的干预下,刘备有志难伸,眼看着功业难立,不禁伤感。
  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中记载,刘备在伤感中竟然言语失当,险些遭来刘表更大的猜忌:"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不过,刘备终究是一代枭雄,刘表虽然将刘备困住,但刘备并不愿意坐以待毙。建安十二年,刘备请出了名士诸葛亮,并且通过诸葛亮在荆州集团的特殊身份,成功联合了公子刘琦,刘备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如果没有曹操的南征,给刘备足够的时间,相信刘备也能逐渐吞掉荆州。
  只可惜,曹操没有给刘备机会。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北边基本稳定后,率大军南征。而刘表突然病逝,次子刘琮在蔡瑁、蒯越等人的蛊惑下,投降了曹操。刘琮的投降,令刘备猝不及防,险些带来灭顶之灾。《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在曹操突然杀到的情况下,刘备当机立断,放弃樊城逃遁而去。
  正是此时,诸葛亮在初出茅庐后,献出了人生中第一次险计。《三国志•先主传》记载:"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于是,刘备放弃了夺取荆州的时机,而选择继续逃亡。许多人以此责备刘备,认为刘备放不下仁义的虚名,导致坐失良机,将荆州拱手让给曹操,给自己以后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这种观点,有两个问题。第一,此时进攻襄阳,是否能拿下是个未知数。而且,即便拿下襄阳,也未必能抵抗得了曹操的大军。从荆州豪强的表现来看,他们显然更愿意归顺曹操。因此,此时如果刘备真的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提前和曹操决战,相信过不了多久,刘备连突围都成问题。
  第二,刘备的仁义是虚名。这种观点,有点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刘备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依靠的绝不是兴复汉室的旗号,更不是刘皇叔的虚位。刘备所到之处,人心归顺,这并不是因为刘备虚伪,而是因为刘备是真仁义。《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刘备是战场的老江湖了,不可能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正是因为刘备此举,才导致后面被曹操追上大败。长坂坡之败,刘备本人都差点丧命,这难道是虚伪吗?
  因此,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计策,并不是因为刘备放不下虚名,而是进行认真判断的必然结果。第一,刘备是真的仁义,对刘琮下手确实不够仁义,自己经营多年的招牌难免砸掉。第二,此计过于危险,成功的概率太低,刘备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险。不得不说,毕竟常年混迹于江湖,刘备对于局势的判断还是强过了初出茅庐的诸葛亮。
网站目录投稿:元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