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最近的状态让不少同学"羡慕嫉妒恨":结束了准备近1年的研究生考试,顺利通过了国考笔试,还拿到了一家商业银行的offer。 尽管如此,可他依旧心有不甘,不仅继续着网申的各类工作,还正准备着澳门大学研究生的申请材料……在朋友眼里,这样的选择纯粹是"自讨苦吃"。 然而,像李坤一样选择"多管齐下"的毕业生却不在少数:他们有的还没结束研究生考试,便已经开始"游荡"在各类招聘会上;有的白天在单位实习,晚上在网上"海"投简历;有的已经拿着几所国外大学的offer,却仍在准备着国考面试…… 之所以练就了这一身"三头六臂"的本事,是因为这群"不安分"的毕业生们,或多或少都感到内心缺少"安全感"。在不少毕业生心里,如果不能拿到一两个满意的"备胎",总觉得不能过个踏实的春节, "史上最长寒假"成了他们毕业前痛苦的煎熬。 毕业季走上一条"自虐路" 用李坤自己的话来说,毕业季的他,着实是走上了一条"自虐"的路。 最初,就读外交学院的李坤对于大四的规划是一心准备研究生考试。可没想到,进入大四没多久,当他看到周围大量同学都报考公务员后,他也动心了,并开始对自己的"考研路"越来越不确定,并想"尝试更多的出路"。 尽管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找工作、申请出国(境)留学,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一个毕业生感到吃力,可李坤还是选择了四项同步进行:"先工作再读研未尝不可,所以就决定多方下手。" 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袁媛和李坤一样,也选择了"多管齐下"。她的理由很简单,既然面前有机会,就应该都去尝试一下。她和大多数毕业生所想的一样,"机会靠自己争取,试一试总会有希望,不试的话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大四学生刘帅的话来说,未来的不确定性,让她不敢把一切"赌"在一条路上。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将有749万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面对被媒体称为"最难就业季"之后的"更难就业季",毕业生们只好通过多手准备来增加自己成功的筹码。 与李坤、刘帅不同,对于像林然一样来自二三流学校的毕业生来说,学历的"硬伤"更加剧了他们内心的"不安"。 来自湖北省一所二本高校的林然,原本打算结束考研后回家安心"过年"。可考研时间的提前和春节假期的推迟,打乱了她的计划。她意识到,不能等年后再慢慢寻找其他发展方向了。她告诉自己:"先天不足,后天必须得跟上。" 林然在研究生考试前就迫不及待注册了多个招聘网站的账号,"海"投简历。可让她措手不及的是:考研前挂在网上的简历无人问津,主动投出的简历也全部石沉大海。一边等考研成绩、一边等面试机会,林然越来越恐慌,"秋招早就结束了,春招又僧多粥少,不敢再等了。" "多管齐下"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煎熬 就在前几天公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复试名单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何君顺利进入了复试。可她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兴奋,仍在埋头准备着深圳市的公务员考试。 在她看来,国家公务员考试往往一个岗位有成百上千人应考,即使进入面试环节,也有太多的变数。因此,一向被认为优秀的她也极度缺乏安全感。"万一上不了呢"成了她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从去年准备公务员考试开始,每天除了复习考试外的其他时间,何君还坚持网申。"下自习后还有时间,按照事先准备的简历模板,再根据不同公司进行小修小补,每天晚上差不多能网申两家公司。" 在准备公务员考试和找工作中不断切换的她不时调侃自己:"如果我真有‘三头六臂,每一个都能轻松拿下,那就都不怕了!" 其实,像何君一样,许多选择多手准备的毕业生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表面上"三头六臂",但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煎熬。 回想起大四这半年来的安排,王一林仍"心有余悸"。 就读北京某重点高校的他,在大四前一直为申请去美国念研究生而准备着。在室友眼里,他的大学前3年过得很"累"很"煎熬"。平时,为了拿到高绩点不敢轻易逃课;而周末,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英语的学习中。 "我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基础不好,大学前3年几乎上了所有层次的英语培训班。"在大三下学期,经过3个月"暗无天日"的冲刺后,他终于在第4次托福考试中拿到自己理想的分数:102分。 进入大四,王一林本应顺理成章地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过上"考研党"眼里"安逸"的小日子。可事实并非如此,他把周末用来准备研究生申请材料,工作日用来准备研究生考试当中。"我害怕我申请不上理想的学校,如果不是自己想去的,还不如在国内读研究生。" 结束研究生考试时,王一林的申请材料也全部寄出。可这位同学眼中的"全能型选手"仍未就此安心。他通过师兄师姐推荐,得到了一个创业公司的岗位,开始投入到实习工作当中。 从去年8月开始留校准备研究生考试以来,王一林每天的计划都是从早上7点开始,晚上11点结束。翻开自己的日程本,王一林自己也吓了一跳:近5个月来,离开学校外出的次数是个位数。 "表面上看到的我是三头六臂,内心里却毫无把握。说好听一些是过得‘充实,说不好听,简直是一种‘煎熬,可只有自己知道为什么这样选择。"王一林说。 "八爪鱼"能否找到毕业季安全感 作为"三头六臂"的毕业生代表,王一林坦言,多条道路虽然给了更多的机会,但也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也意味着将要面临更多的风险,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邓宇看来,社会的多元化给了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他认为,在还未明确未来方向前,学生进行多种可能性的尝试并没有坏处,"如果能每件事都干好说明学生确实很强"。 "当然,我更欣赏为一两个目标投入极大精力的同学。"邓宇把"三头六臂"的学生比作八爪鱼,在他看来,如果像八爪鱼一样每件事情都不松手,很可能导致每个工作都做得不好。 邓宇把毕业生的"不安全感"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当前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学生自信心不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志峰建议,毕业生应从自我认知和职业澄清两方面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只有结合兴趣、优势等自我分析,以及对外部职业世界的了解,逐步明确自己要去往何方,才能看清当下距离要去的地方还缺什么。针对这些缺失,准备工作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什么都做、都准备,看似很忙,实际上有些盲目。"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建议要聚焦不要分散。"邓宇说。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李坤会将所有的精力放在出国申请上。现在的他意识到,同时经营多种出路,感觉虽是找了后路,但少了破釜沉舟的勇敢,"有的时候,不逼自己一下也许就找不到自己的极限。能够一心一意的认准一件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应受访者要求,李坤、林然、何君、王一林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