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初中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审题;独立思考;倾听;自我检查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初中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会教,还要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素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初中阶段是初中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初中生学会学习,掌握学法。 一、培养初中生认真审题的良好素养 初中数学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正确的运算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运算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是否正确的审题。通过认真审题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和质量。一些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不是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没有认真审题,没有搞清题目的真正要求。尤其是应用题的文字,数量关系复杂,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术语没有认真去读,容易造成混淆忽视,造成列式错误,最终没有得出正确答案。要克服这些毛病,首先要做到仔细读题,了解题意,仔细推敲语句,准确理解题意,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初中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素养 初中生对教师有着强烈的依赖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机械的服从于老师的指挥,自我思考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尚未形成,一旦离开老师这根拐杖就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为此,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步走"的策略:一导、二帮、三放。 一导:就是要求数学教师通过小组教学,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层次之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每个问题包含几个层次,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讲授之前就能抓住知识点。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帮:就是教师通过小组评价的模式捋顺解题思路,自主发现某些解题的要领,再结合老师的示范引导去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解题步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纠错、提示,最终实现初中生的良好学习素养养成。 三放:就是通过上述两步夯实了基础后,学生初步获得了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为正确解题奠定了基础,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这个时候就要求老师不要过细的辅导、过多的限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放"绝对不是"放羊式的不管",而是有目的有条件的让学生大胆实践,教师要实施检查必要时给予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培养初中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素养 首先强调不抄袭他人的作业,自己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不会做的题是很正常的,经过自己认真思考仍不能解决的的情况下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独立完成作业的素养,可以使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加强,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有很大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素养 初中生的自我表现欲望都比较强,现在的学生敢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我对回答问题活跃的学生通常是持欣赏肯定的态度。但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当多数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时候,某个同学被点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个别未被点名学生面带不悦。甚至出现心不在焉,而是自顾自己的做其它的事情。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素养。这时候我们要抓住个案,教育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课,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 五、培养初中生自我检查的素养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分析问题与得出正确答案上,还体现在对解答问题过程的反思和检查上。这是一个学生反思自己、巩固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有的老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而是把问题的纠正落到作业本上。过后又未能及时的给予复批,这样就不能知道学生是否改正错题,这样做无形的造成了学生多老师的依赖心理,老师勤快学生懒惰无益教学。 总之,良好的初中数学学习素养是在教师的重视下,经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到每堂数学课中,持之以恒,这样一定会有大的收获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