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破局限重塑关爱


    导语:人们对于某些事情的不可理解,都源于认知的局限性,好比,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歧视和偏见。对人和事物容易产生偏见的人,偏见的种子早已在他们的内心生根发芽。思维定势、选择性投射、刻板模式和基本归因错误的心理因素,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了歧视和偏见!
    关于艾滋病及其感染者,和我们如何对待他们,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比较遥远和沉重的话题。
  2014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当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患者、防艾志愿者和医务人员时,他说:"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谈艾色变’的老思想必须抛弃,要给艾滋患者更多关爱。
    然而人们果真能做到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人表示理解和包容、甚至会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可当他们真正与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接触时,他们的表情和行为流露出排斥与歧视,也恰恰是这些表情和行为,说明国人从心里上还是害怕艾滋病的,才会对其患者不经意地流露出排斥、歧视的表情,甚至产生种种的偏见……
    是的,人们对待一切的未知的事物都会感觉害怕,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否真的如传闻说的如此可怕?自己是否真的一触碰到艾滋病人就会被传染了?
    谈到艾滋病,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医学的专术语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它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症。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
    第一、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第二、血液传播:
    1、输入了污染的HIV的血液和血液样品;
    2、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3、与感染者共其他医疗器戒、生活用品(如牙刷或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已经非常罕见;
    4、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者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绣眉和穿耳)、纹身等用的刀具和针具,浴室的不消毒修脚刀等;
     5、输入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供血者的血和血液样品、以及类似情形下的骨髓或器官移植,救护流血伤员的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等等。
    第三、母婴传播:也称为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特可以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尤其是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而传染,其次为治疗性输出和注射血液制品,分娩和哺乳也会导致传染,唾液,泪水汗液或者尿液中也可能发现病毒,但喊病毒很少,基本不会传染,网上传的蚊子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几乎可能性没有。
    综上所述:平常与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生活,或工作接触都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毒也不会经马桶座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都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
    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源于无知,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源于社会根源。
    社会以多种方式滋生着这些带着偏见的群体,他们是一个沉醉于社会和经济优越感、拥有健康身体的群体,他们往往习惯以带偏见的信念来划清自己与他人的界线。
    阿伦森说:偏见是指对于根据错误的或者不完全的信息概括而成的,可以辨识不同团体的,敌对或者负面的态度。敌对或者负面的态度,往往是由于利益冲突所致。
    就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偏见来看,也充分体现了健康群体为了强化自己是优势一方,在心理上首先否定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某些权利,此时,人性中的野蛮自私、动物性、恶劣性,即人性中的弱点就浮现出来了。阿伦森指出:偏见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换言之,那些易于接受偏见的人,不完全由于当时的外部影响,而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这样类型有人。
    对人和事物容易产生偏见的人,偏见的种子早已在他们的内心种下,因为思维定势、选择性投射、刻板模式和基本归因错误的心理因素,让他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产生了歧视和偏见!
    社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当受到自身性格特征和个性倾向性的影响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具有了某种倾向性,在这种基础上,再经过错误的逻辑推理,形成了个人对事实的歪曲认识,从而产生了对认知对象的偏离客观的、否定的态度。
    这好比,大多数人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偏见一样,由于这种病不能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由于这种病在同性恋、血液买卖、滥交的人群中占较大的比重,于是,人们认为:艾滋病是对其患者的一种惩罚!
    可见,一个人对待某一种事物的态度,是和他本人的价值观是密切相关,人的价值观的承载体是一种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主流文化,他对事情和对人的认知,就容易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态度。
    人,是一种可塑性很强的动物,又是一种固执的、不容易改变原有观念的高等动物,这使得人对客观事物,也就是大多数人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认识本来就带有倾向性的原因,在这种基础上,经过错误的逻辑推理,对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感染者产生偏离的、否定的态度。
    艾滋病患者遭受到多数人的歧视和偏见,在我认为:很大部分来源与大众不了解他的传播方式。
    在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社会,性一直是隐蔽的!关于性传播的疾病,更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话题,如果说艾滋病在最初的阶段为人们所知就是通过性爱传播,那么大多人就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脏病,也就意味着得这种病的人在道德上有污点的、不值得尊重的!
    但对感染艾滋病的儿童呢?每每在新闻上看到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那种渴望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一起读书,难道这些几个月至12岁左右大的孩子,他们在道德上有污点吗?
    我相信,在我们心中都有公正、公平的答案!
    此刻,我只能在说:这是艾滋病被国人污染化的现实,我不得不承认——偏见有能毁灭人权和良知的力量!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价值,都有自己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他人的尊重,这也是我们作为人对另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在人权上,无论是他是什么身份和地位,无论他健康与否,都应该享有公平、公正权利!
    有些人,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甚至不公平的对待,与尊重人权是矛盾的,有很多人说我有善心,我给他们捐钱卷物……等等,但在我看来,对人权的尊重,比物质捐助更重要!对艾滋病患者他们的尊重,及心灵干预的心理辅导,能够让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们生活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和对待普通人一样,没有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才是对他们最重要的关爱。
    然而现实社会中,歧视却像一把把利剑一样,刺伤者他们已经本来被病痛折磨得脆弱不堪的心灵,每年的12月1日,当我们从报纸上、电视、各种媒体中,看到那些艾滋病患者无不流露出对回归社会的渴望眼神时,是否触动到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这些种种,让我想起艾滋病宣传大使濮存晰的一句话:什么时候,人们谈论艾滋病就像谈论一场感冒,一样坦然。
    所以,我要说,我们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患者,相反,我们更要感谢艾滋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们,他们对抗艾滋病的顽强意志力,为我们诠释了崇高的生命意义,他们是完完全全值得我们尊重,而不是简单的同情。
    我反倒是觉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比他们更需要正确的心理辅导,因为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因为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内心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变得不再懂得尊重生命。
    尊重和关怀,这点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一点都不难,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这也是社会进步文明度的一个表现!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接纳艾滋病患者及其感染者,和他们一起,找回那本来就属于他们的权利。
网站目录投稿:天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