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学岂能盲目跟着专家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行业或领域都会涌现一批行家里手。"时势造英雄",课改 "造就"了一批教育专家,他们经常活跃在各级教师培训的讲台上,为一线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不可否认,很多专家在教育理念上先行一步,在教育教学研究上下足了功夫,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教育教学也有个人独到的见解,与一般教师相比较,确实有过人之处,所以值得人们学习,也值得大家尊敬。
  但笔者在一些场合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大家闲聊或探讨一些教育问题时,常有人会搬出某专家在某一情境下说的的某一句话,作为与他人理论的"通关文牒"或者是"挡箭牌",张口闭口"专家说的"。遇到某一问题大家争论不休时,若有人来一句"某某专家就是这么说的",顷刻间集体失声,大家好像都特别"识趣",既然专家都这么说了,那还有什么可争议的?甚至于有的人拿着某位专家的某个观点或某一言论对身边的学校品头论足,不屑于该学校的某些做法,认为只要是专家说的都是无可非议的。
  并且,在很多教师眼里,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上,对专家和对身边的教师也是持双重标准。比如,在一些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专家上课严重超时,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在私底下嘀咕着"专家毕竟是专家,上起课来都是那样的随性、洒脱和自然"。若面对的是一线教师上课超时,听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声音"该老师还是欠缺经验,不懂得合理把握时间"。平时身边的老师经常说的一些话根本没人在意,但倘若这些话是从专家口中说出来的则可能被视为"哲理"。对专家顶礼膜拜的程度着实令人费解。
  一线教师喜欢并崇拜"专家"原本是一件好事,在教学业务上虚心接受专家的引领,在日常工作中以专家为学习的榜样,哪怕难以达到专家的境界,至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但话说回来,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崇拜专家不能过了头,过了头就可能会变了味,甚至适得其反。
  其实,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一些教育问题上,有时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专家的话都是至理名言。比如,在几年前,笔者参加一次省级培训,安排在同一天授课的两位专家虽然课题不同,但都不约而同的谈到"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个话题,然而两位教授却对"素质教育"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读。所以,作为学习者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多看看专家们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将专家的话一股脑儿全盘接受。
  笔者认为,我们除了要学习专家的教育研究成果,更应该学习他们对教育教学的钻研精神。我们自己也应当多学习和研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更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运用专家们提出的理论,而不是盲从盲信。
网站目录投稿:紫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