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不能不掌握的语文结构规律


  世间的事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非也。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诗《偶成》中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万事万物需要仔细观察,便会有所收获。大千世界中存在着一个"道",这个"道"就存在于千变万化的有形物和无形物之中,因此,我们的思维应深入到有形或无形物中去寻找这个"道"。这个"道"就是规律。就语文而言,指的就是语文的结构规律,微观的就是词法句法,又称语法,宏观的就是章法。
  常与英语老师和学习英语的学生聊起来。结论是语法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就考试而言,分值占到三分之一甚至还多。而我们汉语教学很少涉及语法,这是一个怪现象,怪就怪在两种语文——英语、汉语,对语法教学走的是两个极端,即一个过度强化,一个过度弱化。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册下到九册上四本书课后"附录"都涉及语法问题,经笔者在教学中调查,教师在正常教学中讲授语法内容的不及一半,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语法不甚了了,甚至是没有语法概念,这也是一个极怪的现象。
  笔者在此不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说结果,即对语法教学的漠视,造成的一是学生提炼概括能力差,二是阅读能力差,三是文言文断句能力差,四是大阅读甚至材料作文概括能力差。说到微观,一个句子的主谓宾弄不明白;副词、介词搞不懂,不清楚什么是介宾短语(在文章中大量存在介宾短语现象,但在人教版附录中却没有关于"介宾短语"的介绍),这与英语教材语法问题介绍的非常详细形成天壤之别(注意我在此不是肯定英语语法的强化,而是感触汉语语法的弱化)。其实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微观的东西搞不懂怎么掌握宏观?而微观语言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语法。
  举个例子,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开篇第一句话,十个同学至少七八个读不明白,这句话是: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看看这句话咋分析语言结构?
  语文结构规律分为语法(词法、句法)和章法两个方面。语法为微观,从词到多重复句;章法为宏观,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到文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 词法、句法规律及其层级。由低到高的规律依次为:
  词:冬至(主谓)司令(动宾)圆桌(偏正、定中)俯视(偏正、状中)矛盾(并列)
  成语或短语:狐假虎威(主谓宾)平分秋色(动宾)世外桃源(偏正)韦编三绝(主谓)
  单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谓宾)鲁迅,绍兴人(主谓)下雨了(动宾)
  复句及多重复句:因为句子较长,不举实例。翻开任意一篇文章都可进行复句结构分析。只讲几种关联词语,本质关系一样,只是简单或复杂一点的区别而已。关联词语主要有:承接(人教版教材居然没有此关联词语)、因果、并列、假设、转折、递进、条件、解说等等
  二、 章法结构。层级上也由低到高分为语段之间的关系及文体之间的关系。
  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为:顺承关系、并列关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注意,这种关系与语段的内部关系有联系,也有区别,他们是两个概念,不能因有联系而搞混。可读一读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经典文章之某段或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来证明上述理论。
  文体之间的关系:基本层面的就是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高一级的是应用文;最高级的是文学文体。而在这些内容中最最基本的是两种文体,即记叙文和议论文,所有的称谓都是在此衍生出来的。与关联词语联系就是"承接关系"。记叙文就是承接关系,因为记叙文以时间地点人物先后为序,因此称记叙,比如叙事诗,追根不就是记叙吗?另一种就是议论文表现为"因果关系"。这两种文体派生出来其他一切文体,如《拿来主义》是文学作品,但它依据的基本逻辑就是议论。
  总之,语法章法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不能不引起学生,尤其是老师的重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的试金石。
  2015、6
网站目录投稿:忆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