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火爆的同时,消费降级正暗流涌动。 2018年,拼多多彻底火了。中信证券一份研究报告称,拼多多月活从2017年的0.2亿人增长至1.6亿,已超过唯品会,逼近京东的2.3亿。在消费升级成为创业者追逐的风口时,拼多多正靠着9.9包邮、1元秒杀抢夺四五六七线城市和农村无比广大的市场。在一些报道中,拼多多甚至被冠以"消费降级巨头"的名号。 很难描述这样一种奇妙的现象,消费"升级"与"降级"和谐共存,看似相悖,实则不然。 对于消费升级品牌来说,售价并不简单等于产品本身,人们愿意为品牌、为服务支付更多的溢价。体验越来越重要,吃一顿饭的体验远比吃饱重要,住一个酒店的体验远比睡觉重要。独特也越来越重要,统一化、标准化的商品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更希望买得好、买得独一无二。 相对的,消费降级在不少情况下更加简单直接。比如:去品牌化,追求高性价比;去形式化,注重便利性与功能性;重视消费背后的情感属性,不再通过不停"买买买"来获取满足感;共享消费,放弃产品所有权,只为使用过程买单。 需要说明的是,消费降级并不简单等同于商品价格或质量的降低——尽管确实有一些消费降级玩家因为产品质量或服务问题被用户吐槽。 盘点了利用消费降级特性,迎来大爆发的8个品类或产品。 在小说《三体》中,一个闯入四维空间的人,可以直接挖出三维空间里的人的心脏而不需要切开皮肤组织。也就是说高维空间对低维空间具有碾压能力。这就是"降维攻击"。在商业世界中,公司或产品亦可以通过下降一个维度来压制竞争对手,关键在于降了什么维度。 消费降级过程中,有的公司降了品牌溢价的维度,比如网易严选;有的抹去形式化的维度,比如迷你KTV;有的减去真实的物质体验,而以情感属性替代,比如养成类手游;有的则降了所有权的维度,比如共享单车。 它们的"降维打击"并不过是通过消解全部要件来打败竞争对手,而是分析清楚自己在市场上存活的必须要件,然后自己消解掉其中一个关键要件,同时保证自己依然可以存活,盈利,并发展下去。 2018年,是消费升级之年,也是消费降级之年。不管怎样,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