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别丢了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适逢春天,春天是最充满希望最美好的季节。"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清洁明净,充满着诗情画意,值得细细品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这首诗传唱了千余年,经久不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词作,用轻淡的笔触,刻画了古代乡间少女们在春天欢快劳作的场景。整首诗能让人感受到清明时分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意境,以及青春无限美好的感慨。有关古代有关清明节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不可否认,清明暗藏着极其厚重的文化。
  但如今,清明节的很多文化内涵都丢失了,大多数人记住的只有祭祖扫墓,至于踏青、蹴鞠、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都不为人知或少有人沿袭。清明节差不多被定义为"鬼节",被蒙上不少迷信色彩,附上了忧愁和悲伤情感。
  其实,这是一种曲解,也是一场误会。在古代,清明节的氛围是很清新欢快的。大理学家程颢留下了"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的诗句。现在人们会集中选择端午五一国庆节结婚,谁也不会选择在清明节,即使走亲访友,在清明节也觉得不太妥当,也许是习惯使然,更多的则是对清明节的无知和偏见。
  清明节是个有文化底蕴的节日,是个充满生机和欢快气氛的节日。我们应该消除误解,全面了解清明节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清明习俗。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寒假,北京史家小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书中介绍了包括春节、清明节在内的十二个传统佳节,让小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确实是非常必要的。这套书不仅小学生应该读,不太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人都可以读一读。
网站目录投稿:大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