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恢复生物高考之后,生物学迅猛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今,生物学朝着人类自身研究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如克隆、生物制药、人口控制、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研究方向,都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就有了一个深入发展的契机,本文就如何设置高中生物课程来抓住这个契机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设置;课程现状 高中生物教育的现状是"课程少,授课方式单一",没有足够的课程来深入学习生物学技术,目前的课时安排,仅够完成生物高考的课程安排,正所谓"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对于生物学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1]。而新课改要求高中生物要注重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对于学习和就业方向能有更多的选择。首先,先认识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再根据现状设置课程。 一、生物学的现状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旨在研究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现象的基础学科。我国生物学发展过程极为坎坷,自恢复生物高考后方才步入正轨。即使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在高中教育中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学教学的课程特点。据调查,我国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普遍具有课时少、授课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实验资源不足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可以说是缺点大大制约了生物学的发展,也是学生对生物学认识只停留在试卷上,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深入研究学习生物学技术。 2、生物学的课程性质。生物科学作为六大自然科学之一,旨在研究研究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生物学自从诞生但如今,经过了从自然现象到生物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坎坷发展才到达了如今的程度。生物学又是农业、牧业、医药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应用学科的基础,所以生物学课程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基础教育学科之一。 3、生物学的课程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生物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基础性认识,并初步了解生物学在现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具有一定的生进行物探究和生物实验的技能,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和学习方向。 二、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本次新课改主要是从生物学的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配置、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旨在发展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生物课程的设置思路。生物课程的改革目的既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课程设置就要着眼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引导,综合考虑社会和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三个方面,可以从生物圈内的人和植物、生物的行为和遗传、生物技术和环境等方面进行课程选择。结合现代生物发展迅猛,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潜力,已经逐渐影响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有生物技术应用的课程,使学生适当接触了解生物技术。生物学发展得最现实的目的就是造福人类,所以,课程最后可以加入一章"健康地生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健康生活。 2、师资力量的配置。由于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生物实验器材缺乏、生物活动少的现状,所以生物新课改时有必要对上述情况进行改革优化。 据调查,高中生物教学,有约百分之七十的教师仍然停留在"黑板"教学,对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学生不易理解,并且,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教师对于生物这门学科仅限于能"养家糊口",对于学生和课程就是得过且过,缺乏和热爱责任心,这样的教学态度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在本次改革中,生物教学就应避免白話教学,应加入模型、视频、课件等元素,来更直观的、直白的将知识点展现给学生,更能节约黑板写字的时间来深入拓展知识,这也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专业知识素养和过硬的理论基础[2]。 我国教育教学中缺少课程实验和课程活动是一种普遍情况,始终将死记硬背,围绕着课本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被动教学,不利于课堂听课效果的发挥。对此,课程改革也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引导,引起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势必比死记硬背高。可以通过模型教学和生物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模型比教师白话更能直接、完整的展示生物结构,比如"动物细胞结构"和"植物细胞结构",两种细胞的异同点是高考易考点,教师"苦口婆心"的讲半天,不如两个细胞模型看的直观,清楚。而实验活动通过亲自动手验证生物实验的理论,对学生所学知识点的一个实践,能更好的全程体现实验过程的变化,对于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记忆比死记硬背容易[3]。 三、结语 众所周知,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生物学学习前站的高中生物,也理应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要对高中生物的教育现状进行整改,给学生活跃的学习氛围、充足的学习时间、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更深入的研究生物学,甚至是生物技术,以贯彻落实国家新课改的政策,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炫斌.浅析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改进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16(14):124. [2] 唐绍政.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6):117-117,119. [3] 白雪峰.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6(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