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引擎,也是中小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但是,当下不少教师仍然存在伪研修和假研修的问题。 一是训而未改装样子。不少教师听报告、听讲座、听课时,既兴奋又激动,但回到学校后,备课还是抄教案,教学还是"满堂灌",命题还是"复制"+"粘贴",讲义还是"满天飞",考试还是"连轴转",双眼还是紧盯尖子生。 为了提高研修质量,教育部门要求,但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以及发放绩效工资等,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研修,且查验研修过程,记录研修痕迹。可是,有的教师只盯研修学分,并没有把研修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所以教育教学还是老样子。 二是跟风追潮赶时髦。当下,教改先锋层出不穷,不少学校一会儿要求教师学习东庐中学,要求"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导学案"进课堂;一会儿倡导教师向杜郎口中学学习,"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一会儿又鼓励教师以洋思中学为榜样,"上课时间不许超过4分钟"。 学习东庐中学的鼓还没打起来,学习杜郎口和洋思中学的锣已经被敲响, 结果,教师一样都没有学到手,还在手忙脚乱中把自己的东西也给丢了。 这种研修是浪费教师精力的伪研修、假研修,应该警惕和改正。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研修呢? 首先,要立足实际破难题。研修的目的是改变和提高自己,进而改善教育教学品质。既不能东施效颦、照搬照抄,更不能全盘否定和丢掉自己,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发现、挖掘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短板,弄明白究竟欠缺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且能做成什么。在此基础上,选择性地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补齐短板,这才是研修的根本点。 譬如,有些教师教学思路狭窄,上课直铺直叙,对此种情况,研修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要用大量的资源支撑备课,用理论武装头脑,从教材走向网络、杂志乃至教育专著,在专业阅读背景下进行教学,在专业反思基础上跟进教学。 又譬如,不少教师惧怕写作,影响了思想火花的积聚,致使碎片化的经验难以系统化,难以提炼和升华,更难以推广。对此,学校要安排时间引导教师写作,邀请专家辅导,如每周空出半天不排课,让教师"读、思、写",把"做、困、惑、悟"认认真真写下来,从短到长,积少成多,让读书、思考和写作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挖掘资源找"拐杖"。研修需要"路标",更需要"拐杖"。其实,只要用心发现和捕捉,"路标"和"拐杖"就在我们身边。譬如,同伴中不乏讲课能人,不乏读书和写作高手,也不乏优秀班主任……因此,我们不必舍近求远"攀高枝儿",更不要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大上",要"眼睛向内"接地气,总结放大并推广本校或本地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智慧。 再次,要修炼内心强素养。研修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积累和积淀,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耐心和恒心。所以,教师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我研修成为习惯和自觉。只要教师自觉放下包袱,及时清空自己,就能轻装上阵走向研修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