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
  无论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它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对它认可,同样道理,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用处,感受它的价值,学生只有认识到这点,才能从心理上对数学产生认同感,从而学好它。例如在讲到一个数学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它并不仅仅是为了会做几道数学题,而是可以用它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当然数学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如医学、航天技术、气象学等这些学科无一不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学好数学,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个学生对不同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因为他们凭主观对老师都有自己的印象,这个就在于他是否喜欢这个老师,只有喜欢老师才喜欢她讲的课。那么学生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哪?他们喜欢具幽默、有亲和力、平易近人的老师。随着课改的发展,在学生面前老师不再是一位严厉的教者,而是要做学生的朋友,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尊重、对待每个学生。我平时就经常和同学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把本来枯燥的数学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他们就会乐于接受。一个老师的威信和魅力,不在于年龄大小、相貌美丑,而是老师一定要做到眼中有生、心中有生、遇事容生,真诚地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鼓励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赞赏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指导。现实生活中,不管哪个学生,总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因此,老师在评价每一位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数学实际上是一门应用学科的基础课程,现行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最基础知识,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初步了解现代数学中的某些最简单的思想,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只有能够为实际生活提供解决方法和手段的数学教学,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
  四、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乐趣
  在教学四年级《三角形》这一单元时,首先是认识三角形的特性。通过让学生拉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然后再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这一特性,这时教室真的热闹起来了,大家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自行车架,还有的说篱笆……等等。我随之问了一句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使用三角形更加牢固。这时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体验成功的最好选择。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理念如春风般吹遍全国各地,吹进各个教室,提醒每位教师,它的尊旨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新的教学理念,现将自己近几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做法加以总结于同行交流。
  五、开拓时空,让学生"再创造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后,很快提出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求面积,那么梯形是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求面积呢?请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于是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又组织学生出谋划策,讨论并借签在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分三步走,动手操作--总结方法--实践应用,于是学生在小组中一步步展开了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只是组织者,只给予恰当的点拨,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发现与探索,深刻地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他们自主探索发现"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体验了成功,学习数学的劲头也越来越足。用运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给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教给学生善于发现周围的数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而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能使提出问题的学生解决了疑难也会促进全班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总而言之,数学课的开设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要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又是对数学教师的挑战。但是,无论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还是思维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广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促进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网站目录投稿: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