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一代霸主齐桓公晚节不保的原因


  最新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中提到了四位霸主,教材重点介绍了 齐桓公 的霸业。对内,他不计前嫌,重用 管仲 为相,厉行改革,励精图治,使齐国率先实现了大国崛起,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啦坚实的基础;对外,齐桓公打出" 尊王攘夷 "的旗号,北击 山戎 ,救助燕国,南伐蛮楚,存邢救卫,捍卫了华夏文明。齐桓公因赫赫功绩当仁不让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一时风光无两。然而有"良好的开端",未必有"良好的结局"。晚年的齐桓公自认壮志已酬,开始大肆放纵自己,他变得好色起佞,贪图享受,重用易牙、开方、竖刁三位奸佞小人,国政日渐废弛,曾经的一代明君转变成了昏君。《老子》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齐桓公未能善始善终,最终为自己的昏庸付出了饿死67天无人收尸的沉重代价。
  细究齐桓公晚节不保的原因,有三:
  其二、沉湎美色,后院起火。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礼记・昏义》有云:"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国君的妻妾已是甚众了。作为大国之君,齐桓公的妻妾自然也不少。史书记载齐桓公有三位夫人: 王姬 、 徐姬 、 蔡姬 。但是三位夫人都没有生儿子。作为一个大国之君,齐桓公为了君位的传承和满足自己的色欲,在三位夫人没能诞下继承人的情况下,在后宫又纳养了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六位嫔妃:长 卫姬 ,生子 无诡 ;少卫姬,生子惠公元;郑姬,生子孝公昭; 葛嬴 ,生子孝公潘;密姬,生子懿公商人; 宋华子 ,生子公子雍。这六位嫔妃为桓公生了六个儿子,此外,《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桓公共有十几个儿子,可见除了上面六位儿子外,还有至少五个儿子,只是没有留下名字。由桓公的后宫规模来看,处于人生暮年的桓公早已斗志不再,一味沉湎于美色之中。其实,齐桓公虽有王霸之资,却无王霸之志,本质上就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一直都是声色犬马无所不好,只是在早年,曾经的雄心壮志和管仲的规劝让他有所收敛。但功成名就之后,桓公认为此生足矣,就想躺在功劳簿上,过几年恣意而为的日子,尽情享受一番。这种早年创业晚年败业的历史人物后来还有很多,著名的有唐玄宗李隆基,后唐庄宗李存勖等。正是由于晚年的桓公精神懈怠、贪图享受、沉迷美色,才使得易牙、开方、竖刁三位小人乘虚而入,形成了一个和后宫嫔妃势力相互勾结的既得利益集团,造成桓公后院不稳,为桓公的人生悲剧埋下了隐患。
  其三、听信谗言,立储失当。中国古代的王位传承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该制度起于商末,定于周初。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度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齐桓公由于三位正妻没能诞下子嗣,所以在王位继承上不存在"立嫡以长"的问题,王位继承人只能从六位庶妻所生的六个儿子中选择。桓公和管仲仔细考察了六位王子,最后一致同意确立郑姬所生的儿子昭为太子,并把太子托付于富有贵族风范的宋襄公,意图借助外部力量巩固太子的地位。然而,由于桓公宠妃众多,喜好声色的桓公经不起长 卫姬 的枕边风和宠臣竖刁的撺掇,竟然擅自改变了原先既定的继承人安排,许诺改立长 卫姬 的儿子 无诡 为未来的新国君。在古代中国,立储大事向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老来昏聩的齐桓公已经丧失了政治上的理智,轻易改立王位继承人,此举无疑加剧了诸公子对王位的觊觎之心,群臣也纷纷选边站队,朝堂上很快形成了六大公子集团,齐国大乱的潘多拉之盒被打开了。事后不久,易牙、竖刁和公子 无诡 趁桓公年事已高,突然发动政变,将一代霸主桓公活活饿死。六位公子中,太子昭逃亡宋国,其他五子各率党羽,为争夺王位而兵戎相见,一时间王宫内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宫人离散,无人关心桓公死活,致使桓公尸体生蛆,死后67天才得以入土安葬。若不是立储失当,桓公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桓公之死,令人扼腕叹息。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齐桓公前半生励精图治,开创了一番霸业,后半生却自我放纵,不为子孙后世计,以至于最后被困饿而死,六十七天里没有人收尸,以至于尸体所生的虫子爬的到处都是。《尚书・太甲》说"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用这句话来形容齐桓公晚年的人生悲剧实在是再合适不过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人应当吸取齐桓公晚节不保的教训,慎终如始,做一个善始善终的人。
网站目录投稿: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