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病逝后,曹睿派司马懿顶替曹真的位置对抗诸葛亮。不过轮带兵打仗的经验,司马懿根本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所以司马懿前期总是吃亏,虽然兵力占优却不敢轻易出兵。有人觉得这是曹睿故意针对司马懿,实际上曹睿行事一向如此,他不是针对司马懿,他就是喜欢把托孤大臣都调离都城,自己好掌控大权。而且曹真不在后,自然也要削弱司马懿一方的实力,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司马懿是曹魏阵营的军事家,非常善于战略谋划,而三国后期,曹魏和蜀汉的斗争,也主要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交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次北伐均未成功,都是因为遇上了司马懿。 其实这里面有夸大的成分,不过在正史中司马懿的确是抵抗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的主将,不过他并没有小说中那么神,在诸葛亮手下也是屡屡吃亏,都说是他抵抗了诸葛亮的二次北伐,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因为粮草出了问题才退兵的。当时蜀汉朝中并非所有人都服从诸葛亮,而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就很不服气诸葛亮,偏巧他又负责后方事务,运粮失误,便伪造圣旨,招诸葛亮回来,想要陷害诸葛亮。 而那时诸葛亮在前线与司马懿对抗,已经占据了优势,可粮草迟迟不到,又有圣旨召回,诸葛亮不得已只好放弃作战,退兵回朝。 可司马懿却在这时命令追击诸葛亮,诸葛亮看他们追来了,直接调兵对战,大败敌军,缴获大量辎重。司马懿战败,还害死了名将张郃,按说魏明帝曹叡应该会怪罪他,加以责罚,可曹叡不仅没责怪他,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仍命他为主将,前去对抗诸葛亮,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这次司马懿听从曹叡的命令,一直据守不攻,最后诸葛亮病重,命令他死后退兵,还设计摆了司马懿一道。 司马懿在遇上诸葛亮后就经常吃亏,诸葛亮两次北伐也并非是他击败,按说司马懿不仅没功还有过,可曹叡为何不责罚他,甚至还继续重用呢? 一、用司马懿制衡内外 当时三国后期,蜀汉有诸葛亮,东吴有陆逊,而曹魏只有司马懿能与此二人相互制衡,稳定时局。一是曹魏人才缺失,没有更多的选择了,二是司马懿虽不如诸葛亮多谋,但军事能力一点都不差。 所以曹叡需要司马懿对外制敌。而诸葛亮死后,朝中又有曹爽势力日益壮大,正好曹爽与司马懿不和,曹叡就需要司马懿去制衡曹爽,避免一家独大,危及皇权,这一点从他安排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就能看出来。 二、司马家族代表士族 司马懿是出身名门,司马家族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曹操活着时实施的是寒门政策,士族不占优势,而曹丕继位后,陈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士族开始占据有利地位,尤其是曹真、曹休死后,司马家族就是士族的代表,曹叡当然不能轻易动司马懿。 三、曹叡对司马懿的信任 曹操在活着时就对曹丕说过,司马懿这个人野心很大,绝对不会甘为人臣,可曹丕与司马懿交好,也很信任他,常常替他说好话,曹操才没杀他,而曹丕继位后,重用司马懿,还命他为托孤大臣,辅助曹叡,相应的曹叡也就很依赖司马懿,临死又命他辅助自己的儿子曹芳。而且司马懿帮曹叡平定了辽东,所以曹叡很信任他,当然会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