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青春期问题多家长不应忽视孩子的心病


  "我儿子不去上学了,怎么办?""孩子胸脯越来越高,现在走路都低着头,真叫人着急!""孩子常常在家偷上不良网站"……连日来,许多读者频频打进本报热线诉苦,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当中存在的行为问题,许多家长束手无策。——Psy525.cn
  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它倡导人们"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有关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就全国来说,这部分人群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已接近20%,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单亲儿童、独生子女尤为凸显。
  专家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顺利走出青春的烦恼刻不容缓。10月14日、15日,针对家长咨询的焦点问题,本报采访了省内资深的心理咨询师。
  现象
  小小年龄犯"心病"
  今年9月,家住青年路的市民张海遇到了闹心事。不知道为啥,刚开学没几天,儿子就死活不肯去学校了,理由是胸口疼!张海着急了,赶快领着看了西医看中医,奇怪的是啥毛病也没检查出来。大夫背过孩子悄悄告诉他:这是心病!后来找到心理医生,孩子慢慢说了实话:原来他是在一次篮球比赛当中摔倒了,女生围上来关心他,感觉丢了面子,心理作用引发了"胸疼"。
  山西省心理学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说,仅她在今年就接诊了7例拒绝上学的青春期中小学生,他们大多对上学产生了恐惧症,其中不乏学习优秀的学生,且大多表现为身体疼痛。王艳说,这都是青春期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一个孩子的父亲事业有成,开学了就不停对孩子说,你长大有爸爸的成就就行了。结果,从9月至今,孩子一直身体难受呆在家中。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压力很大,觉得任凭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优秀的父亲,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上初一的孩子来咨询,一进门就嚷,坏孩子太多啦,儿子被人打还不让上学!最后一聊,原来是孩子对本班一名女孩动心了,上课总盯着女孩看,时刻想着人家,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最后就不想上学了,回家编了个故事骗父母。
  王艳指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已呈现出低龄化特点。随着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越来越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能及时科学地认知自我,表现出焦虑与不安。因社会、家庭对青春期"性"的问题难于启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从而使他们出现越来越多的行为问题,产生厌学情绪、早恋,甚至发生过早性行为,导致意外怀孕。等到父母和学校发现问题时,事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原因
  根源往往在家长
  "大多数案例都说明,孩子‘心病’的根源是家长。"王艳指出,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选择、平时又长时间管理失控,有的家长施爱过多而不懂孩子真正需要,都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扭曲而进一步演变为对立或其他行为。
  "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得不到他们的赞赏。"一位孩子接受心理疏导时,提起父母失望地掉下眼泪。"从来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好像更喜欢邻居家学习好的孩子,让我学习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而另一个孩子认为父母平时的赞赏很夸大、虚伪。"妈妈好像说的不是我,是别的好孩子。"王艳认为,这说明许多家长要切合实际,苛刻的批评教育、过分的赏识教育都等于没教育。比如赏识教育要具体化,不能说"你可聪明啦",要说明聪明的理由。"遗憾的是,家长们往往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不真诚,经常是外人面前无休止地夸,当了孩子面就批评谁谁比你强。"这样做的结果,是青春期当中已经有自我认同感的孩子,难以从家长那里准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第五十二中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李俊芳说,目前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重点集中在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引发的问题上。比如,异性交往、青春期变化都是孩子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在家长那里得不到合理引导。在单亲家庭,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策
  家长应以疏导为主
  青少年行为问题中最让家长头疼的,无疑就是异性交往、"性"等问题。"家长应以疏导为主,做贴心的父母,帮助孩子走出这段青春期。"李俊芳说,其实异性交往很正常,家长不必如临大敌。孩子们的喜欢,是互相欣赏的成分多,应该用欣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孩子正确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孩子一旦因无知做下错事怎么办?李俊芳认为,要理解并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有位女生怀孕了,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立刻带女儿去做了人流,并且请了病假,瞒住了父亲。后来,这个孩子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另一位女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她怀孕后,先是试探地问,说我们班上有个同学怀孕了,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拍起了桌子,"要是遇到我,看不打断她的腿!"吓得女儿不得不求助朋友,凑钱做了人流,结果出血感染导致了终身不孕。
  "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上,粗暴的态度会适得其反。"李俊芳说,"如果实在无法和孩子沟通,家长要学会求助。"王艳说,特别是求助心理专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千万别等有了"病"再挂"急诊"。
网站目录投稿: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