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至11月,南京市各级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意在将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对此,有些家长表示不解,甚至在家长群体间还出现了"减负=制造学渣"的论断。 有教育学者指出并论证,减负政策污名论是站不住脚的,但似乎并不能根除家长心中的固有观念。其原因在于:固有认知尚未松动,"增负=增分"论断根深蒂固;以简单的行政命令推行、建立新的教育普遍认知。 长久以来,家长形成的认知是:学生不断刷题,做大量的作业,就是在努力学习,就能获得好分数。这种唯分数论的观念几乎是所有家长,甚至是不少教师心中的普遍性准则。这种功利主义、目标导向的错误观念在家长群体根深蒂固。现实也并未及时向家长群体反馈"唯分数论"导致的负效应,使得错误的普遍性认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尚未松动的固有认知上,强制推行新政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各地学校在数量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未考虑家长群体的承受度,实际上加剧了政策推行的新认知与家长群体普遍认知之间的冲突。"强拆"家长心中的旧观念,替之以"减负"观念,这种压迫性的做法反而会激起家长的不满,更加抵制新规则的建立,明里暗里违背新政策推行的教育理念,违规补课、花样抢跑只会层出不穷,遑论建立新的教育普遍性认知。 固有认知未能瓦解,政府又强力推行新政策,两相叠加只会导致负面效应更为显著。在这种紧迫的情况下,政府要找准减负政策推行的着力点,秉持人文情怀,让家长群体充分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担心,有目的性、针对性地找准固有普遍性观念的薄弱点,以破除家长们的错误观念,重新建立、推行科学的减负理念。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学生、家长感受到推行减负政策所带来的益处。 推行减负政策,家长反应过激,都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初衷来看,两者并非全然对立,其短期对立的原因在于两种规则的冲突,这是新规则建立与旧规则废止过程中的阵痛,既需要政府辅以公权大力推行新政策,也有赖于政府有策略地软化家长心中的固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