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摘 要: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交通、区域经济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就业和择业范围较狭窄,接受就业信息的速度慢,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理想等多种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学校应充分结合大学生就业特征,科学创新就业指导方法,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化先进企业的合作,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基于此,本文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分析其就业问题以及问题出现原因。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大學生就业 问题
  为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加大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就业指导、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的限制,当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就业问题,如大学生就业途径较为狭窄、大学生就业成本高等,制约着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大学生倾向高薪、高福利等类型的工作,增加了就业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全面详细地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充分考虑学生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突出问题
  本研究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对象,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源于阳江、湛江、茂名等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调查的514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中,女生329人,男生185人,其中理科生286人,文科生228人。419人是农村户口,占81.52%,95人是城市户口,只占18.48%。数据表明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来自于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对现代化人才需求大,但部分大学生并不愿意回乡就业或者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因此,其就业形势仍然较为恶劣,其现状与问题分为以下几方面。
  1.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
  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形势较为严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学生就业择业压力大。虽然我国政府组织加大了对粤西地区的支持力度,该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就整体情况而言,吸收的毕业生人数远远少于毕业生总数。根据相关数据记载,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2013年为699万名,2014年为727万名,2015年为749万名,2016年为765万名(还不包括中职毕业生在内),每年毕业生在增多,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无法满足毕业生的需求,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就业压力。
  二是大学生就业范围较为狭窄。笔者对514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做出了关于"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反映为专业对口、学历不够、缺乏就业技巧等,具体见下表。
  从表1数据可知,当前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就业技巧,这就直接限制了学生就业范围,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通常会因缺乏就业信息、专业不对口、学历等因素缩小就业范围,其可选择的工作岗位较少。
  三是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就业成本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花费,包括形象包装费用、交通通信费用以及简历制作费用。
  调查514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可知,其总求职花费约1434元,其中约20.0%为简历开销,但超过70.0%学生的简历并没有被认可,这就直接增加了大学生求职成本,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2.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突出的就业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信息流通速度较慢,虽然学校加大了对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限制,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度仍较高,其突出的就业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是人才市场需求失去平衡。人才市场需求失去平衡主要表现在人才供需失衡上,部分用人单位无法及时招聘到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不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岗位。
  对514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做出"关于就业市场、就业形势"的调查可知,其中,认为形势大好、就业对口的人数有23人,占到总数的4.47%;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人数有71人,占到总数的13.81%;认为形势正常的人数有167人,占到总数的32.49%;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的人数有236人,占到总数的45.91%;认为很不好的人数有17人,占到总数的3.32%。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难、形势严峻,与企业认为的相一致,因此,工作岗位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是人才结构失去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因素,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区域时,通常会选择留在粤西地区大城市,或者到沿海区域就业,如深圳、东莞等,导致人才结构失去平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即使知道当前国内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受到价值观的影响,也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回家乡就业;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高技能、高学历学生的需求较大,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均限制着大学生顺利就业。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信息少、工资水平较低,都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比例因素,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因素
  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核心关键因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可知,人均生产总值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会增加100万左右的就业人数。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外部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地域经济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区域经济自我扩张、发展的能力均较低,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生产技术含量低,通常是加工业等产业链最低端,未配备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就业环境较为艰苦。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资待遇水平偏低,大学生为追求高薪工作,不愿意回家乡就业。此外,在偏远地区的工作岗位,大学生个人发展空间较小,虽然急需人才,但无法留住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2.高校专业教育因素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对学校专业进行了改革,但从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部分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理想,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現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校的专业教育课程缺乏一定的实效性,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仍有待提升,步入职场后,大学生较难适应工作环境。因此,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深入了解企业,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对专业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或者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3.大学生个人价值因素
  近年来,受到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个人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甚至部分农村家庭认为,读过书的大学生就应该在大城市工作,这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同时,大学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存在一定的错误认识,认为其就业机会少,不利于自身全面发展,这也会打击大学生就业信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此外,农村大学生偏向到有一定风险但收入高的单位、企业工作。因此,就业理念与用人企业存在偏差,具体而言,用人企业对大学生的期望较高,而大学生期望个人发展机会、专业对口,两者之间的差距使得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动力,引发消极怠工的问题。
  三、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为科学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社会组织、大学生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制定相关就业政策。在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显得非常重要。政府要增加就业容量,提高就业弹性,大力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
  其次,高校在帮助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专业应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面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结合市场人才需求情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增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
  最后,培养大学生个人综合就业能力以及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认识自我,对自身就业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降低大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倡导大学生回家乡就业,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
  参考文献:
  [1]邹宇春,周晓春.大学生社会资本:内涵,测量及其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6(6).
  [2]程利娜,董开莎.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3).
  [3]蒋承,李笑秋.政策感知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2).
网站目录投稿: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