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话题。企业发展所追求的,也从单纯的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慢慢发展到企业利益最大化。现在变成以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最大发展目标。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应有的管理和危机应对的能力,这体现在企业预防和管理危机的水平、方式和方法上。本论文对企业的危机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调查,首先介绍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其次对企业危机的成因和特性进行分析,再讲述企业对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關键词】企业;危机;危机管理 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着深刻的改革。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也在随之改变,竞争也时时发生。如"危机像纳税和死亡一样无法避免"所说,企业的危机是每个企业都不想遇到的,又无法避免的。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管理危机预防危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任何企业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一、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 (一)国外企业危机管理的发展 危机管理是西方政治学课程研究的传统课题,可以说危机管理最先兴起于欧美国家。20世纪初至60年代初是西方企业危机管理研究的启程,在当时,对于企业危机的管理研究还没有从危机管理的理论中单独区分出来。危机管理理论,产生于经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外交决策管理等等多个学科,是危机管理和管理理论共同影响出的产物。从20世纪初开始,危机理论慢慢向管理理论渗透,危机管理理论因此形成。 最初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15年莱特纳在《企业危机论》中首次提出了对于企业的危机管理。在马歇尔《企业管理》一书中,也提出了危机的管理方法。在20年代,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美国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又促使了政府组织专家讨论企业防卫的管理体系。但当时的企业危机管理只是单纯的危机对策、保险管理、安全技术等等。由于企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竞争环境越来越多,企业对危机的管理慢慢实现了组织和系统化,危机的管理理论也运用到企业管理之中。上世纪的古巴导弹危机作为危机管理研究的转折点,此后,危机管理成为管理学新的重要领域。目前,发达国家的危机管理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 (二)国内企业危机管理的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就强调"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上世纪90年代,危机管理理论传入了中国。此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的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变化多端,企业危机管理的研究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需求。90年代初,《企业危机的预警原理与方法》、《企业逆境管理—管理失误成因分析及企业滑坡对策研究》等等都是当时人们对危机管理研究的成果。国内研究大多数偏向于宏观战略层次上的研究,要么对危机管理意义的描述,而对于企业危机管理并没有深入的探究,也并没有提出有用的解决措施。实际上,国内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很好地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展开有效快速的解决。 二、企业危机成因和特性 (一)企业危机的内涵 企业危机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宏观大环境的突然变化(如国家标准、行业问题的暴露等)以及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进行生产运营,未达到客户的要求等等都会引发的一系列危害企业的行为。 (二)企业危机的成因 企业危机的产生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企业危机主要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但企业本身的属性、运作机制等等也是危机产生的因素。 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模式分为现代企业制度历经古典企业模式、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模式和现代企业模式这三种。第一种模式中,企业的所有者位于组织的核心地位;第二种模式内,经营者的出现时所有者和一般员工权利斗争的结果;第三种,企业经营者变成了核心。企业制度的根本是企业组织内的关系安排,而这种关系安排是由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相互关系所决定,企业参加者的力量不平衡,就会引发企业危机。 企业环境改变。企业所处的环境会随着社会秩序运转的波动而改变。企业是由目标、制度、能量等要素所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它在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过程中要维持自身与环境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要是被打破,企业运行就会被影响。企业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任务环境等等。资源的稀缺性会带来激烈的竞争,让企业的环境更残酷,环境也具有不确定性,容易诱发企业危机的产生。 企业内部结构变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结构如果向背离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就有可能让企业结构形态发生巨大改变。企业的稳定发展要求企业的内部构成要素协调,如果破坏了这种平衡,会影响企业的其他系统发挥作用,导致无法调控,从而导致企业危机。[1] (三)企业危机的特性 如果可以正确认识企业危机,了解企业危机的特点,就有利于企业有效辨别危机、管理危机、解决危机。 1.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 有时候企业危机的产生无法被管理者所预料到的,如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一个小小的负面新闻可能会把企业往深渊推进。一旦危机爆发,对于没有做任何准备的企业,往往会对经营造成巨大冲击,发展会被打乱。企业危机的突发性就要求了企业管理者面对危机时要快速采取行动,要准确果断地处理危机,尽可能缩短化解危机的时间,让企业恢复原态。 2.企业危机的巨大破坏性 企业危机的破坏性可以体现在:一是对于企业品牌的破坏和打击,二是对于消费者利益产生影响和伤害,三是对于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企业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其危害性必然会进一步增强,导致企业走向毁灭。 3.企业危机的双重性 "危机"在汉语中就有双重含义,"危"代表的是危险,而"机"则表示机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中国古代思想都是说的这个道理。企业危机就是危机的双面体,是一个矛盾体的统一,企业处于危机时期,这一方面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伤害,但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运营成功,危机对于企业来说更是一种发展的转机,可以成功的提升企业的水平。 4.企业危机的不确定性 危机往往难以预测,企业危机成因也具有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危机爆发之后也有不确定性。企业环境时时在改变,是企业危机的不确定性的根源之一。即使有些危机可以预测,但也无法做到准确与全面。如果企业对危机的预计不足,考虑不周到,那么这场危机就必然会带给企业一定的损失。 5.企业危机的复杂性 企业危机一般都会给企业带来复杂的管理情况,这复杂性往往包括了企业危机损害的复杂、产生时间规模的复杂、不可见因素的复杂等等。企业若是没有解决最初危机的根源,那么对于后期的危机处理就更加复杂化。 6.企业危机的可预防性 企业危机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对于已发生过得危机,企业大部分都是可以提高戒备来预防避免的,危机发生之前,必然会有大大小小的预示危机产生,企业要对此重视起来,不能忽视任何预警。如果企业能做到对于大多数危机预警及时处理,就可以把危机扼杀于摇篮之中。[2] 三、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危机的产生必然会對企业的生产销售造成亏损,会使得企业受益减少,资产缩水等等,也可能造成消费者大量流失,人才流失等损失,一次次的损失就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毁灭。 每个人都知道危机无法杜绝。无论企业管理多么小心翼翼,危机早晚都会或大或小的发生。因此,企业危机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就尤其重要,成熟的企业管理者,就应该研究好企业在遭遇危机时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让损失降到最小,另外把握危机降临之前的征兆,对企业提前预警,把危机控制在一个范围内,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3]。另外,危机是"危"和"机"并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可以在一次危机中发现机遇,把握机会,成果度过危机,转危为安,更能让企业更上一层楼。 这些都要建立在企业对于危机管理重视之上,企业危机管理十分重要,只有企业做到对危机管理有序,企业才能一次又一次的化解危机。[4] 四、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 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目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事件很容易传播开来,对此企业管理者要迅速组织企业队伍进行检查管理,尽快做出反应,取得公众的信任,采取正确措施,让损失降低至最小。 2.真诚坦率原则 危机发生之后,企业不应该遮蔽真实情况而不和大众描述,只有主动发布,并且保证进行良好管理,才可以在众多消费者之中树立一个完美的企业形象,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信任。 3.大众利益原则 企业遇到危机,产生利益损害,也很容易造成社会群众对企业的反抗与声讨,会加深危机对于企业的影响损失。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本身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只有得到群众的呼声和满意的回应,才可以在社会立足,在行业有地位。 4.充分沟通原则 在面对危机时,整个企业一定要团结一致,集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解决危机,在危机管理中,企业要进行有效地沟通,采取积极的沟通策略。 5.系统运行原则 危机发生之后,企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要站住阵脚,在对外的沟通中,要有一个有经验的代表人,代表企业做出一些决策,企业也要主动向社会进行通报,和外界做好沟通,控制危机的扩散,冷静做到正确的系统管理。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做到善于观察和判断事物,知道哪些事物可能会产生新的危机或者是机遇。在市场竞争之中,企业要把握目前的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对手的战略等等,对于一些变化做出最迅速准确的反应,也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在处理危机时,要整合企业内外的可利用资源,加强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 中国的企业出现的危机事件越来越多,而我国很多企业都是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对于企业危机无法完美化解,因此对于企业危机管理,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加强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是每个企业首先要达到的目标,之后再增强企业对于危机管理的能力。只有成功化解危机,在危机之中看到机遇,在能在企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失败英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魏加宁.危机与危机管理[M].管理世界,1994,(6):53-58. [4]刘茜.危机管理团队(CMT)与危机沟通:一个"释经阶层"的视角[M].中国软科学,2005,(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