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设计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生产出更好的概念又或者是产品,所以结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我们可以把创新划分为三个维度: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生产函数。 创新作为一种理论,最早可追溯到191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 虽然这一理论原本是用来"戳破"资本主义运行的"潜规则",但是换一个角度,把它套在工业设计之上,比如"创新设计"也有奇效。 尤其是在当下这阵由智能机掀起的"全民制造"热潮之中,我们已然走出群雄并起占山为王的草莽时代、走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诸侯时代,走进三国争霸一掷乾坤的寡头时代。 从最开始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三星和苹果的一骑绝尘到魅族、金立、中兴、锤子、努比亚、荣耀、360百花齐放;从华米OV的强势崛起到苹果、三星的江河日下;最后念及5G时代这三大国际巨头的应激反应:华为的谨慎、三星的冒进、苹果的迟滞;可以说至少在智能手机领域,我们已经不输于任何人。 但是要想在智能手机领域保持如同"中国乒乓"一样的胜利,特别是在已然拉开大幕的5G时代站在华为为我们创造的高度之上一直领先,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考虑到5G有可能对电子通信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在5G这条世界线上必须堪破"创新"的本质,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抗拒"设计熵"这种连"超级产品"苹果都无法对抗的自然现象。 这种能够抗衡"设计熵"的创新设计,我们称之为"设计逆熵"。 由于设计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生产出更好的概念又或者是产品,也因此回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我们就可以把创新划分为三个维度:生产要素、生产条件和生产函数。 一、生产要素 Muhammet Uzuntas的牛奶包装 JohannaBrännström的花卉包装 设计逆熵中的"生产三要素"自然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有所不同。 在这里"生产要素"——物质生产所需的环境条件很大程度应该是指市场、用户、企业,设计师和生产线一同对于"设计产品"本身需求"妥协"的结果。 市场需求比较宽泛、用户需求太过琐碎、企业需求比较霸道、设计师需求有点理想,虽然生产线方面的需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底线,太过不切实际的妄想是无法走下生产线的。 也因此,每一次产品设计的初始都需要有一段"冗长"的沟通,虽然往往只有企业方和设计师在线,但是企业所看到的用户和设计所理解的用户也必定会以某种形式出席;这样就完成了企业方、设计师和不在场消费者的"需求铁三角";至于市场和生产线,那是企业方和设计师各自的基本功。 到这里,生产要素基本就可以确定;它是市场不排斥、用户感兴趣、企业看得见利润、设计师能够实现自我表达,生产线力所能及的"需求共同体",是设计产品存在的先决条件。 就像上图中的牛奶和花卉包装,即使市场、用户和生产线都不在场,企业和设计师依旧可以"指点江山"。 正如牛奶包装的拟态细节憨态可掬、花卉包装倾斜的提手(在花朵这一侧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保持稳定)不会挤压花束,这些细节设计是喜闻乐见的。 二、生产条件 木质沙发 篮球板凳 "生产条件"原指物质资料生产所需以及必备的杂件,但在这里应该是指设计师的创意和在企业限定条件(材质、造型和功能等)之下创意所需的物资。 对于产品设计的本身,设计师自然可以脑洞大开,但是自从"生产要素"和企业方敲定之后设计师就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他们必须在有限的资金、时间和人力下进行"命题"抑或"开放式"作文。 虽然命题一开始就决定了"设计套路",设计师是在"带着镣铐跳舞";但它也减少了设计师漫无目的的"头脑风暴"。 至于"半命题"虽然自由度相对较高,但企业方也会有着更大的预期,压力和自由往往是等比的。 当然,设计不是艺术创作,它从商业中来,也必然背负着某种利益预期;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企业方给的资源太少,又或者是轻易更改自己的创意;我们应该及时沟通,用更好、又或者在"生产要素"之下更高效的方案说服对方。 就像上图中的木质沙发和篮球板凳,命题中的木质沙发没有擅自变换材质,但是它给木材换了一种更灵巧的表达方式;开放式的篮球板凳虽然是所有板凳中的一个异类,而且显然在很多场合都不适用,但是放在篮球场,谁说不是一个绝佳的创意呢? 这里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固然会制造各种困难,但谁叫设计师本来吃的就是"化腐朽为神奇"这碗饭。 三、生产函数 Miko No Yu沐浴粉包装 母乳喂养工作台 在经济学领域,"生产函数"不仅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它也是一种生产技术的制约;但在这里,"生产函数"应该是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限定之下,设计能够产生的"爆发力"。 这种"爆发力"在满足"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的优先级后,依旧能够产生一些产品的边际效应又或者是社会效应,能够被一部分用户感知、又或者是产生社会舆论。 这种"爆发力"往往不是产品本身带来的,而是产品经过设计之后被赋予了某种人性化特征;这种特征不是设计师"强行"整合的、也不是那种埋得很深被放大之后的某种特性,它应该被"完美"的融入产品,并成为产品"个性"的一部分。 正如上图中的沐浴粉包装和母乳喂养工作台,木头是石头的设定给人一种天然的感觉,鹅卵石的造型还能防水;工作台的自旋结构很容易就能创造一个私密空间,又不会产生割裂感。 也因此,"生产函数"的爆发力往往是用户感知带来的。 如果说生产要素的本质是细节设计、生产条件的本质是异形设计,那么生产函数的本质就是情绪设计。 当然,不管是生产要素、生产条件还是生产函数,它们都只是创新设计三分之一的坐标系;也就是说细节设计、异形设计和情绪设计本身并不是具现在某一个坐标轴上,它有可能同时具有几种维度的特性。 就像母乳喂养工作台,谁又能说它不是细节和异形设计的一部分呢? 当然,用一些包装、家具和生活用品来探析5G时代的设计趋势,未免是在用前朝的剑斩今朝的兵,但谁又规定前朝的剑就不具有"杀伤力"了。 尤其是在5G时代的"万物互联"入口,万物互联除了给它们装上"芯片",更核心的还是要回到产品设计中来。 至于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硅基觉醒需不需要"产品设计",这还用说嘛? 科技装备终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也许它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有可能产生自我意志;但是在这之前学会如何"讨好"人类,永远是它们的必修课。 PS:部分图片来自于@yankodesign 和@core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