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关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意向的调查表明,中国移动、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进入世界500强的体制内央企异军突起,和微软、IBM、宝洁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同时出现在"最理想的雇主"前十名之列。这充分表明,在利益面前,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要说大学毕业生了,一位美国咨询公司部门总监曾透露过消息给我,说正在犹疑是否要考虑一家央企的年薪80万的高管职位。顾虑有二:一,作为猎头找来的外来管理人员,他没有编制和根基,是否影响将来的立足?二,作为长期在体制外工作的人,能否适应体制内企业氛围?后来他最终没有去,当然他不会告诉我原因。但我猜很可能是他的学历不够。听一位在中石化集团工作的人说,大学生入职他们基本只要硕士以上的,至于主任一级,更是海归博士比比皆是。因此这位体制内有识之士也赶紧在业余读了一个博士学位出来。虽然没正式上过几天课,他也拿到了学位证书,而且还是中国名校的。因为这样的博士太多,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不把这"荣誉"印在名片上。在满大街是外国人的今天,倒显得那些郑重其事把"博士"印在名片上的老外过于高调了。 好的体制内企业不仅薪水开得可以与跨国企业媲美,甚至更高,听说还可以合法避税,这一直让我十分羡慕。为什么我们的薪水不能够被分为基本工资加上汽油费加上营养费加上电器费加上旅行费再加上随便什么名头的其它费用呢?如果在少交税的喜悦和满世界找发票的苦恼中二选一,我应该还是更倾向于前者吧,毕竟是自己的真金白银啊。 更不要提另外一些福利了。最近我与一位在北京市级垄断企业担任副处级级别的同学进行了一番长谈。他开着公司配的车,汽油费停车费保险费养路费全报。而据我所知,大多数跨国企业,就算亚太区总裁也未必有这个待遇。 因为在美国读过硕士,他的国际视野让他比一些同事多了许多忧虑。忧虑所在单位的垄断地位能维持多久,忧虑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忧虑万一垄断地位丧失,自己能否胜任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之所以还留在这里,是因为他感觉这种垄断局面至少在25年内,也就是他退休之前应该不会变。但显然连他都无法确信这个判断,因此很是恐慌。相比之下,虽然我也担心养老问题,总的来说好像没他的忧虑多,算是开不上公司配车的小小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