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面劳动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政策目标措施。与中国人传统上对体面和体面劳动的理解不尽相同,国际劳工组织在1999年提出的体面劳動,有更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如果说职工文化是为多数工人所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那么,体面劳动就是全球化时代职工文化的价值基石。近年来,中国也在积极地阐释和实践体面劳动。2013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什么是体面劳动 什么是体面劳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面有三个含义:体统、身份,如有失体面;光荣、光彩: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事;好看、美丽:长得体面。中国人认为,收入高的、劳动条件好的、有保障的,就是体面劳动。与中国人传统上对体面和体面劳动的理解不尽相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系统中负责劳工和社会事务的专门机构)在1999年提出的体面劳动,有更丰富和深刻的内涵。 "体面劳动"的概念,是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Juan Somavia)在1999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每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都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国际劳工大会,各成员国的三方——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参加大会。当年,他向大会提交的报告的题目就是《体面劳动》(Decent Work)。报告指出,"国际劳工组织当今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并制定了体面工作量化指标体系。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的权利应得到保护,有足够的收入和充分的社会保护,也意味着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并认为,"体面劳动"只有通过对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这样四个战略目标,在整体上予以平衡和统一地推进,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体面劳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工人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合理的收入;有效的社会保护;通过社会对话解决问题。体面劳动四方面的相互关系是:基本权利是体面劳动的先决条件,促进就业和社会保护是体面劳动的内容,社会对话是实现体面劳动的手段。体面劳动强调的是"一个公平的全球化——为所有的人创造机会"。 为什么会提出体面劳动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不是偶然的。20世纪8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世界开始进入全球化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解体、冷战结束,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制度的阻隔不复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迅速席卷全球。经济全球化在加速资本全球流动,促进技术进步,给人们带来多样化生活选择的同时,也给劳动世界带来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发达国家削减社会福利,裁减员工,非规范就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一些国家,企业主竞相压低工资和生产成本,非法大量雇用童工,劳动条件恶化,非人道现象严重;在不少国家,集体谈判和工人参与等工会权利遭到削弱;它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使那些缺乏技术和受教育程度。 较低层次的工人的工作岗位毫无保障,处于更加脆弱的境地。这些负面影响恰恰表现为"体面的劳动"面临的现实缺陷,即缺乏充足的就业机会、不完善的社会保护、被剥夺工作中的权利以及社会对话中的不足。 一时间,反对全球化的社会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如何解决全球化社会层面的问题,是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在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应对的问题。发达国家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造成世界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并危及发达国家工人的就业岗位。因此,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就提出所谓的"社会条款",主张在贸易与投资协议里写入关于保护人权和劳工权利、保护环境等问题的专门条款。缔约方如果违反该条款,其他缔约方可以予以贸易制裁。这种将劳工标准(主要是核心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解决方案,引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激烈争论。发展中国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相对优势是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这种比较优势不应受到质疑。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社会条款的争论多次发生在双边和多边会议中,然而,由于严重的意见分歧,解决全球化社会层面问题的探索在辩论中陷入僵局。 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新任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走马上任,他是国际劳工组织历史上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总干事,来自智利。胡安·索马维亚说:"我们必须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继续追寻将社会最低标准置入全球经济的目标。"与通过贸易制裁的"社会条款"相比,在"体面劳动"中,"社会最低标准"不仅包括工作中的权利(即核心劳工标准),还包括就业、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胡安·索马维亚提出的给人人以"体面劳动"的新观念,作为检验"全球化的试金石",对不同国家劳动者的普遍需求作出了积极回应,形成了从整体上推进四项战略目标的体面劳动理念,从而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维护全世界劳动者权益的迫切要求。 "体面劳动"一经提出,就获得高度的共识,这与体面劳动的特点密切相关:一是体面劳动是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出现的,它把各项权利和其他发展目标融洽共存。二是体面劳动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政策目标和措施,它既是工会运动的目标,也是劳资政三方的目标。作为一种社会政策,体面劳动越来越深地嵌入到全球治理之中。三是体面劳动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各国劳动者的普遍需求,它把复杂的国际法变为劳动者可以感受和触及的事物。体面劳动既包含了就业、社会保护和有尊严的劳动(废除童工劳动和强迫劳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等主要目标,也包含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工会权利(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和社会对话等基本手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而且,它是以国际劳工标准作为支撑的,用法律手段强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四是在实施方面,体面劳动强调的是所有国家的所有劳动者都应享有的权利,也是所有国家都应实现的目标。但是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体面劳动有不尽相同的衡量标准和要求,面临和需要优先解决的与体面劳动有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在承认体面劳动普遍性原则的前提下,各个国家有权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实现体面劳动的优先重点和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具体做法,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体面劳动实现模式。 从1999年起,在国际劳工组织及其成员国劳工、雇主和政府的推动下,给人人以"體面劳动"逐渐成为全球的共识和目标。为了促进实现体面劳动,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和实施了《体面劳动议程》,在8个国家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各个成员国制订本国的体面劳动国别计划,加以具体贯彻。2004年,在第92届国际劳工大会上,胡安·索马维亚作了题为《一个公平的全球化:国际劳工组织的作用》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为所有人创造机会的公平全球化,体面劳动应成为每个国家和国际社会追求的全球目标。采用把体面劳动作为全球目标的建议,将帮助指导全球治理进程朝着为所有人提供更公平的机会和结果的方向发展。 2005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了把体面劳动作为联合国系统推动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在200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又通过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促进社会正义、实现公平全球化宣言》,这是国际劳工组织成立90年来通过的第三个宣言。在宣言中把体面劳动从倡议上升为所有成员国都必须实现的目标。 体面劳动在中国的阐释和实践 体面劳动在中国的推进和实践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这主要体现在为落实《全球就业议程》,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在就业领域的合作。2001年,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就有关体面劳动议程签署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向此目标迈进的愿望。2007年4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签署了"体面劳动与中国国别计划"。同年,在第96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中国为实现体面劳动创造条件提出三项主张,并指出:应致力于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生产性的、体面的工作岗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加强国际劳工组织的能力建设,切实帮助成员国实现体面劳动的目标。 体面劳动要与劳动者的工作、工作场所相联系。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地实践体面劳动。他们按照自己对体面劳动的理解,努力在企业中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无论是在煤炭、石化行业,还是在汽车行业,都能看到这些企业的身影。企业作为劳动者生产、服务的微观环境,在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的过程中起着最基础性的作用。许多企业认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实现员工体面劳动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体面劳动要求"企业家有道德血液"。他们给出了对体面劳动的诠释:体面劳动是保障职工安全健康的劳动;是维护职工权益的劳动;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劳动;是彰显劳动者人格尊严的劳动;是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 中国社会对体面劳动理念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2008年,胡锦涛主席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各国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前提。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明,中国不仅接受了体面劳动这种普适的价值理念,而且把这种国际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对体面劳动理念最深刻的阐释。在2008年的国际劳工大会上,作为第一个阐释体面劳动的国家元首,胡锦涛主席的上述致辞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印刷了10万份,供与会代表阅读。一时间成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