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有群众举报,邢台市陶行知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陶校")存在违规收取补课费、加餐费等问题。桥西区教育局立即成立调查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经核实,邢台市陶行知实验学校利用寒暑假对初二、初三学生违规补课收费,擅自收取学生加餐费和饮水费,情况属实。并对其作出取消2019年评优评先资格、核减2020年初中招生计划、退还相关费用等处罚。 在一道道"减负令"高悬、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补课的今天,陶校的做法的确该罚。退费、罚款乃至取消该校2019年评优评先资格都不为过,但"核减2020年初中招生计划"的处罚,委实有点不妥。因为这样一来,板子不仅打在陶校身上,该校的潜在生源和周边同类学校都要连座。 一所学校的招生人数常常取决于其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但如果把学校放在特定区域内,其招生规模则不仅仅取决于学校自身,还要综合考量学区学位需求、其他同类学校招生能力等具体情况。通常情况下,为了确保招生工作有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往往需要在下一个招生季来临之前,摸清辖区生源数量及分布情况,再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提前布局,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前提下,对辖区学位进行合理配置。 试想,假如该区教育资源本就相对紧张,如果核减该校招生计划的处罚得以落实,多出来的学生该到哪里就读呢?假如强行将这批因核减陶校招生计划而多出来的学生安排在本就生源饱和的辖区同类学校,那么,如此处罚是不是意味着其他学校同样也得跟着"沾光"呢? 再者,假如该区学位本就充足,但该校依然需要满负荷运转,说明当地百姓对该校教学质量较为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任性地核减招生计划,则是将板子打在了那些因核减招生计划而未能进入该校就读的学生身上。 当然,笔者无从了解当地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也无从知晓当地教育局做此处罚的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桥西区教育局看来,核减招生计划对陶校来说,一定是严厉且有效的处罚"大招",因为陶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或许在他们的意识里,招生计划即民办学校的"命根子",掌握招生名额分配,就掌握了学校的"生杀大权"。 其实,无论公办校还是民办校,都是公共基础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辖区教育资源的优势,造福百姓,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尽的职责。对于辖区学校的违规行为,及时处理、适当处罚,是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但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核减一所学校招生计划的处罚,必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不到迫不得已,这样的处罚还是慎行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