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州计划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公办学校比例目标提高为53%,目前还有5.3万个学位的缺口。广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广州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处长梁晓玲建议,广州政府可以学习上海、深圳经验,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解决义务教育免费问题。(南方日报3月17日) 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来解决随迁子女的求学问题,就是学生到民办学校读书,但学费由政府支出。因此,到公办和到民办,对学生来说,得到的政府补贴、支持是一样的。这当然是现阶段解决随迁子女入学的途径之一。 推进这一措施,需要解决好两方面问题: 一是政府部门要把解决随迁子女求学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不能以公办学位不够为由,把随迁子女拒绝在城市求学的门外。目前,随迁子女在广州求学,只有43%能进公办学校,其余则只有到民办学校;还有的因无法支付民办学校的高学费,再加上民办学校的资源不够,只能回原籍所在地求学。这对政府履行职责是一大考验。 二是核算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确定政府补贴的标准。如果民办学校的学费标准很高,而政府补贴有限,随迁子女即使到这样的民办学校读书,自己所承担的学费支出仍然比较高。因此,政府在购买学位时,应事先对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办学成本进行第三方评价、核算,并公开进行招标和举行听证会,以确定购买的对象和标准。这实质是政府购买第三方教育服务做到公开、透明的内在要求。 而从政府购买民办学位,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即政府如何对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行补贴、扶持,才能给受教育者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对实行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学校是没有任何补贴的,对实行非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就更不用提了,民办学校就靠学生的学费维持基本运转。这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民办学校的学费过高,二是民办学校的办学十分困难。只有少数办学质量高、生源充足的民办学校日子比较好过。大部分民办学校的处境其实很艰难,尤其在政府部门限定学费标准之后。 这其实是既不合法,也不合理的。按照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的受教育者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包括享有政府同样的补贴。不给民办学校任何财政拨款和补贴,这对民办学校、学生是不公平的。 在国外,义务教育阶段有不少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券制度。每个学生有一样的义务教育券,可拿着义务教育券,到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入学。如果私立学校学费高,义务教育券无法充抵,学生则补缴差额部分,学校再拿义务教育券去兑换拨款。这就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权利,也促进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平等竞争。以此审视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的做法,其实是局部实行"义务教育券"。政府对少数民办学校按义务教育标准进行补贴,而对于其他民办学校的学生,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外来随迁子女,都没有按照义务教育标准补贴,意味着没有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视程度提高,包括广州在内,我国很多省区、大城市已经把补贴民办学校(包括义务教育学校和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纳入政府预算。采取的措施包括给予民办学校一定的生均拨款,以降低或平抑民办学校学费,同时改善民办学校办学环境。广州2015年的补助标准是小学生1150元/年、初中生1950元/年。但是,这离保证民办学校学生享有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还有差距。上海民办小学生均拨款每生1400元,而对以招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生均投入则达4500元。 因此,广州可在目前的生均补贴标准上,通过对招收随迁子女多的学校提高投入标准的方式购买学位,以5.3万个学位计算,购买学费,增加经费1.6亿左右。这笔投入是值得的,让随迁子女在民办校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扩大了保障的力度。在此基础上,等时机成熟,还可推行"义务教育券"制度,让所有学生,无论是本地学生、外地学生,公办学生还是民办学生,享有一样的生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