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离 2017 年结束只剩 50 天了。想想也确实很感慨,时间过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这一年都做了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朋友肯定是大脑一片空白,或者是零星一些事件。 没有思路的原因,一般是缺少指引。那么,这里提供一套个人认为还比较系统的思考维度,它既是总结的方向,也是前行的参考。 话不多说,先看结论: 工作内容 工作方法 资源整合 团队协作 特殊技能 人际关系 不足之处 (一)工作内容 这个是最先想到的内容,一般来说,需要做三个准备: 第一步,按照时间维度,将每月做了什么进行罗列。 第二步,对内容进行分级,有些是琐事,有些是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 第三步,分类进行陈述: 琐事:一般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陈述,例如「今年共完成 15 次周报」; 事件:先统计,然后重点解释,例如「今年共策划 3 起活动(统计)」,「活动 1 为……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取得效果(解释)」。 (二)工作方法 如果工作主要是做一系列琐事,例如资料整理,那么就需要从平凡中找亮点。 工作方法的改良改善就是最好的亮点。 例如工作第一年,经常统计数据,并需要展示为图表。传统方法就是体力活:录入数据,然后一个个制表,最后呈现。 后来我做了两个改良: 第一,模块化。 在印象笔记里,整理清晰每个数据的解释和信息源,这样找数时便直接点击链接,直达目的地。 ↑ 数据源整理 第二,自动化。 由于需要在地图上呈现每个城市的指标,参考了《用地图说话》里的模版,进行了适配。 接下来只要我把相应的数据录入,地图上自动呈现结果:以颜色区分。 ↑ 地图生产模版 (三)资源整合 资源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内部资源,第二是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是否打通了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界限,实现跨专业的协作。 外部资源:是否主动对外交流,进行对标,促进自我的发展。 这里可以分两步来操作: 罗列本年调研、交流、跨部门沟通等的事件,并注明相关的对象。 分析每次的目的,和取得的效果。 (四)团队协作 这一部分的总结,其实是强调了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特质。 第一步,在「工作内容」上增加一个指标,即自己的角色,是领导者还是参与者。 第二步,分析两类角色是否达标。 针对参与者来说,是否按时地完成、及时告知,并协助领导者进行决策。 针对领导者来说,是否能做到目标明确,分工清晰,把握节奏,汇报精彩。 (五)特殊技能 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有意识地去参加培训,培养一些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技能。 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总是将这个寄托于公司,但其实,成长本质上是个人的事。 如果公司有资源,那当然好;如果没有,那就自己花钱去学习。 今年的话,个人主动培养了三个技能: 第一是工具深化。 每天阅读「少数派」「AppSo」「利器」等自媒体,保持对提升工作效率的新技术的敏感性。 它们带来的帮助是,当年面对繁琐的人工操作时,会有意识地去寻找系统性解决方案。 第二是故事性表达。 如何让演讲和平时的汇报不枯燥,如何埋梗,如何制造笑点,最后让干货能被自然而然地被接受,并将这些技巧运用到公众号写作中。 前几天的文章,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这个变化。 第三是社群组织能力。 说实话,这一点我还比较入门。 今年建了一个小密圈,在里面进行工作和生活的复盘,并跟一些小伙伴们进行互动交流。 不过说实话,现在仅限于分享阶段,还没有形成社群的互动——这也是接下来要持续强化的方向。 ↑ 小密圈里的复盘 (六)人际关系 今年跟多少优秀的朋友产生了良性互动? 这种互动,最好包括两类人群: 第一类是工作伙伴,跟他们互动可以让自己对工作本身有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类是其他行业的朋友,不同领域的碰撞,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今年有跟很多做人力的朋友互动,对自我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把脉。 互动最好是线下: 一方面,这可以保证交流时的集中注意力,毕竟现场聊天时,你也不好意思经常看手机; 另一方面,你能从他的表情、逻辑里,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点,例如更能判断说的内容是真心还是违心。 (七)不足之处 当分析了以上内容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亮点和不足点。 针对不足,就需要给自己一个改良方案。不过这很容易变成:明年我要更努力,更勇于走出去,多学一些技能。 但很明显,这些都是空话,因为它们都很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