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层挂牌督导常态化教育局长要发挥关键作用


  当前,在县区教育治理格局中,教育督导部门绝对独立没有刚需,短时间内也没有实现的可能。从实践来看,教育局长是政府管理教育事务的官员,同时也是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排名第一的实职副主任。县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办公室就设在教育局,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内设机构,由教育局长直接领导。
  在这种组织架构下,教育局长一手主管教育行政事务,一手又拎起教育督导重任,承担教育治理结构"管"和"评"的双重职责。因此,教育局长是教育治理体系中的"转换轴""平衡器",是教育督导机构相对独立、挂牌督导常态化的关键。教育局长扮演好这两种角色,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实现教育治理结构最优化、教育治理效能最大化。为实现基层挂牌督导常态化,教育局长要从解决问题入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均衡配置"办""评"两方资源,为挂牌督导提供人力支撑。目前,县区中小学校管理人员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使用,责任督学也由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给教育督导委员会,按程序聘任使用。这些人员大部分是教师身份的事业编人员。这些人员该怎么用,教育行政部门有充分的话语权。教育局长可在政策允许、程序规范的前提下,在配足配齐配强学校管理干部的情况下,强化教育督导部门人员配备和责任督学队伍建设,确保教育督导队伍,特别是责任督导队伍,年龄、学段、性别、学科等方面的结构合理,实现"办""评"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为挂牌督导常态化提供人力支撑,不能任由责任督学特别是专职督学"二线化""老龄化",挂牌督导慢转、空转。
  二是推进挂牌督导常态化工作机制建设。一方面,在责任督学管理层面,要明确责任督学的基本职责、督导内容和结果运用,建立督学报告、工作例会、学习培训、年度考核等制度,将责任督学管起来。另一方面,要组织研制责任督学履职的"说明书""工作手册",为责任督学站标准岗、干标准活提供运转高效的保障机制,把责任督学用起来,让责任督学忙起来。责任督学回答好"为谁干""干什么""怎样干"的"挂牌督导之问",不再"摸着石头过河",挂牌督导常态化才能真正变成现实。
  三是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提供条件保障。教育部《督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督学晋升职级或职称,为督学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责任督学履职提供较为稳定的领导组织架构,保证责任督学履职有安全感;要为责任督学设立功能完备的办公场所,展示挂牌督导"主权";要为责任督学专业化提供培训支持,做到通识培训与专业培训、精准培训的有机统一;要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提供经费支持,确保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经费预算充分、使用渠道畅通、使用条目清晰,确保"有钱""能花""花得掉"。
  四是强化督导结果的运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强化督导结果的运用。只有强化督导结果运用,才能调动学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才能让挂牌督导充分服务于学校内涵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是挂牌督导结果的最大用户。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结果,用不用,怎样用,用得充分不充分,影响着责任督学履职的积极性,关系到挂牌督导的效能。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报告、例会、发布制度,尊重责任督学话语权,听取责任督学意见建议,敢于、善于运用挂牌督导结果,最大程度发挥责任督学"专业评委"的作用。同时,还要敦促学校充分保证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对学校重大事项在决策前的知晓、参与、监督权利。对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提出的意见、建议,主动听取,认真研判,协商采纳。
  优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若干资源要素,提升挂牌督导公众知晓率、参与度、影响力,做好教育治理结构调整的"加减法",进一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需要教育局长发挥关键作用。
网站目录投稿: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