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间,由于老家没有网络,就多读了几本书,尤其喜欢《礼记》一句话:"言前定则不跲(jia,二声),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它很形象地反应了我们作为产品经理的一种工作状态。 别人告诉我们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我们也在讲"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 但是,一旦开始了某项产品或者项目的工作,这些"真理"又是那么苍白无力:用户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体验是有效的,这个交互功能的设计真的像我们想的那样惊艳吗? 凡事都有个度,适当的自我否定,能帮助我们提升产品的设计。过犹不及的情况下,这些无谓的想法,反而让我们举步维艰。 而造成我们困境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于"体验",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做到"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单从这句话来说(请原谅我用这个文字游戏开始我的观点),无非是"用户"、"体验为中心"、"产品设计"三个词组而已。 1:一类人:只关注于核心用户 实际上,"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或者"满足我们用户的所有需求",不仅仅是很多大企业后期业务拓展的"通病",也是我看到的很多创业公司失败前最具鼓动力的"宣言"。 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所有的前提是,"我们是完美的",才能够支撑我们做完美的事情。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康佳的手机(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还是娃哈哈充满乡土风格的童装(满足我们用户的所有需求),都只能是一种美好的企业幻想。 对于大企业,一次失败,还可能卷土重来,而对于很多资源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这种错误却是致命的。 一方面,我们本身匮乏的资源(无论是财务,还是市场、品牌等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对巨头企业价格战、技术战等多种方式的狙击,可供我们选择的余地真的不多。 这是用户。 2:两个以体验为中心的需求:商业需求(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 很多初入门的产品经理或者助理,喜欢走极端,把他们的目光紧盯在"用户需求"这四个字上,言必称,行必依。 这样的结果是,不论公司的状况,不管同事的建议是否合理,一味坚持。我们的客户需要这样的功能设计,我们的客户需要这样的交互方式,仿佛这是他们不可触碰的底限。 我们做项目,做产品,但是我们不是做慈善。所以我们要考虑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也要考虑到我们的商业需求。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两个问题: 我们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商业需求,也就是产品目标。第二个提出关于用户需求的问题,结合两者,才能够形成一个合理的产品战略,形成服务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实际上,在我2010年开始出来创业做项目,尝试做自媒体,尝试做品牌顾问,这是自己的项目;也帮助一个江西的农产品企业做过互联网农业。 最后,最终反而是江西这个互联网农业的项目最为成功。后来反省,大概是因为当我们关注用户需求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客户一直在关注他们的产品目标,双方磨合的很好,反而成功了。 另一方面,产品经理的工作是集体协作。对产品需求的描述,要尽量的详细,当产品目标无法用口头表达时,对于如何完成该产品,不同的人经常有不同的想法。这是我们在工作中要注意的。 最受欢迎的视频要重点标注 上一周被播放最多的视频要显示在列表的最前端 对比两种说法,我们看到,显然第二个能够更具体的细节定义我们的产品目标,也是最容易实现的。 3:两个体验设计原则:交互精简化、体验场景化 最后说,产品设计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交互与体验。 交互是用户与产品发生互动的方式,这个是对交互最简单的解释。 理想状态下的交互设计,是一对一的设计。 以有线电话的交互设计为例,大部分的有线电话,只有15个左右的键,而拿出它的说明书,却有几十页,上百个功能能、系统编程的组合键(如电话录音、更改系统时间,限制分机播出、个人分级上锁、解锁等等)。过多的功能,不仅仅是很多没有必要的功能被罗列,甚至让用户感到混乱。 而同样情况,在汽车的设计中,也有几十种功能,但很多人往往能够很快识别每种功能的交互过程。这是因为,对于汽车的功能键,大部分是一对一的设计,而且,键上的图形标识也很好的解决了记忆的问题。 在交互设计中,我们讲优先级,一般2-3个优先级耀眼的功能,已经足矣。这是对网络应用产品,同样,对于实体产品而言,这个原则也同样重要。 而过多的功能,不仅仅没必要,在某些情况下,每增加一项功能,往往会成倍增加产品成本,和同样高的失败几率。 体验设计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如何体验。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在开始一个产品的最终设计之前,先做脑子里面的体验。 具体方法是,我们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创建一个个虚拟人物:一个刚刚毕业进入公司的文员,他会穿怎样的衣服,说什么话,事无巨细。最好的话,网上找一个照片,让他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成为我们意念的体验用户。 在我们事前设定的场景中,放入我们的产品,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描述——或者"想象"我们的用户将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想象各种可能性,然后再对应我们的产品目标和商业目标,完成产品体验的最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