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摘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最多的恐怕是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懂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喜欢上它。我从自己从教20年的观察和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切身体会中感受到"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传统的教学都是严格按照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资源贫乏,很多知识难点难以突破。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学了之后也不会运用,更不用说创新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已经在悄然转变。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育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世界,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感受(如: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让老师和学生体会到了一些学习的乐趣。
  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几乎都可以看成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由此可见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四大领域之一就是"空间与图形"。它主要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一年级下学生开始初步接触平面图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它们并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如果老师只是按照课标上完规定的知识点,孩子们可能找不到多少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联系。所以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一节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这节活动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1、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图形)2、出示与图形有关的儿歌3、学生操作4、分享学生作品5、课后和家长寻找生活中的图形,了解它的重要性。
  在第1、2两个环节里,通过ppt展示了许多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图形,这些图形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标志、车轮、停车场的地面、点心、生活用具等等。这些大量的资源信息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让学生在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图片中深刻体会到图形不仅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带给我们一些精神上的享受。
  第4个环节分享学生的作品(用学具盒中的图形摆图)。如果是以前只能让学生围拢参观,不仅展示的少,展示的不清楚,纪律还很乱。而现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就用手机把他们的作品拍成了照片,展示时用电脑放给孩子们欣赏。这样展示的数量大、速度快、纪律好,大多数孩子还有成就感。
  以上方法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乐趣。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不可能达到的。
  课后我又把孩子们的作品发到了班级微信群里,这样做有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情况,有助于帮助他们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辅导自己的孩子,真正达到家校互助共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一目的。
  第5个环节要求家长和孩子把找到的资料传给老师,老师进行整理后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评议谁发现得巧,谁发现得妙。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面和参与积极性,也更加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信息技术的运用确实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它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于一体,运用课堂演示系统辅助数学教学,把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的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解决了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让老师的教学变得愉快,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乐趣。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思考如何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让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
网站目录投稿:乐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