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那么宝钗为什么会嫁宝玉呢


  别样心肠话宝钗
  红楼人物
  别样心肠话宝钗
  许久以来就想写宝钗,却总觉得要说的太多太乱而无从下笔。世人对于她给予了别人所不能再有的骂与恨,随着年龄的渐长和读红楼的遍数增到自己也无法数清,对她却另有一番心肠了。
  初读红楼是在幼年,喜欢十二钗美丽的画面,再读红楼是在少年,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又读红楼业已青春,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不为别的只为她是个胖美人,觉得她有些笨笨的,而且她还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所以最怕人说自己象她了。但没想到的是:几乎所有相识的红友都说我是宝姐姐。于是,在反抗和不高兴中十几年过去了,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感情所取代。静下心来,写一写自己心中的那个宝钗吧。
  一、 宝钗的禅学思想
  宝姐姐无情。这是诸多红学家们论证过无数遍的了,可是,为什么她会无情呢,是什么让她无情的呢?从一个女孩的心态上来讲,我觉得宝钗原本也是多情的。 宝钗无疑是聪明的,这一点是连深恨她的人们也愿意承认的。人说才女多情,为什么她会例外呢?
  宝钗出身富豪人家,她在父亲在世的时候也一样是个天真烂漫爱看闲书的小女孩,她喜欢读戏文,喜欢读西厢,喜欢诗词曲赋,喜欢花与蝴蝶,喜欢这些的时候她应该比宝黛读西厢还早,而她那时候的年龄应该更小。可是,父亲早逝,兄无能,母无主。这就使这个聪明懂事的女孩早早地分心了家业,她的家境让她早早地离开了那些花花草草的情致,早早地当起了这个家。一次,刑蚰烟拿了自己的冬衣去当,宝钗发现后要了她的当票来想给她取回来。而正是这个宝钗所熟知的当票在黛玉、湘云、探春的眼中就成了怪东西,因为她们从没见过。也就是说,当黛玉姐妹们还在神话的天堂中漫游的时候,宝钗已经过早地走向了尘世。以她的聪明才智,她当然可以将一切打理得很好,推之如其它人又不知道应该如何?而这就是宝玉所深恶痛绝的"世俗"和"经济",而一旦"经济"没有了基础,宝玉的美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如果说让自己能在一个社会中生存下去是"俗"是"世故"的话,那么宝钗无疑是俗的和世故的。
  正是在这种世俗中见了过多的真实故事,宝钗很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喜好和感情隐藏起来,也更懂得不能将自己的感情随意付出。如果说红楼梦中真正对禅学有所领悟和有所见解的,不是出家的宝玉也不是聪明绝顶的黛玉更不是身在佛门心在俗世的妙玉,而恰恰是这个俗而又俗的宝钗。那首寄生草是宝钗深爱的,也是她所领悟的。
  "漫温英雄泪
  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衰雨笠卷行单
  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应该说这首寄生草说出了宝钗的心声和心事。自古修炼的人不必在深山,成佛的人不一定日日诵经,俗世红尘中的领悟其实才是最博大的。宝钗从其中读懂了人生的好多的东西,也清楚地读透了许多少爷小姐们不明白而一直在执着追求着的东西。她只能无奈地叹叹气,恪守着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生活信条。大观园中没有人能明白她,宝玉不懂黛玉不懂,生活中没有人能理解她,妈妈不能莺儿也不能。
  于是,她只能一切"随缘化"。
  于是,冷,成了她的标志。
  她的情被她隐藏在一个不许别人看到的地方。她并不是无情,而是情无所向罢了。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所向,她也只能随缘。宝钗的智慧是淡然世外的思想和努力用心的生活,正是这些让她看起来比同龄的姐妹们大了许多。在这方面,她达到了其它姐妹们无法企及的禅学的高度。
  二、 宝钗的婚姻
  宝钗是做了宝二奶奶的。
  无论是高鹗的续书,还是红学家们多年来研究和争论的结局,宝钗做了宝二奶奶这一格局却是不变的。也正是因了这个结局,人们恨起了她:因为是她夺走了原本应该是黛玉的宝二奶奶的宝座,也正因为是她做了宝二奶奶才使得林妹妹魂归离恨天的。于是,虽然她的婚姻一样也是不幸的,但在大家的眼中她就是绺由自取、自作自受了。大观园中的女儿都是值得同情的,而她则是得到同情最少的那一位。
  好在,她并不知道。
  其实,就算知道了,她也会以平常心对待的。
  她爱宝玉吗?一直以来大家都没有真正从宝钗的心理上和动机上考虑过这个问题。
  有人说宝钗无情无爱,那么自然是不爱宝玉的,那么她嫁了一个她不爱的人,这样被人当木偶一样李代桃僵的结局还不值得同情吗?
  那么她就应该是爱宝玉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她就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一些努力和争取呢?她爱宝玉,那么如果我们能理解黛玉的尖酸刻薄为什么不能理解她对宝玉的关心呢?为什么我们在书中只能看到宝玉对黛玉的庇护,黛玉与宝玉的亲密,却看不到宝钗的春情萌动呢?如果她真的是爱宝玉的,我觉得她更是一个悲惨的女子。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爱上了一个不可能全心爱她的人,而以她的聪明和理智却在日日目睹这一切的发生。单相思的人很多,也许她就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我觉得作者在写宝钗与宝玉的关系的时候是很有分寸的。写她给宝玉绣肚兜也好,为宝玉赶蚊子也罢,作者都是写她的不自觉,无意间。好似在写一个缘份一个宿命一样,并非出自于宝钗的本心。而宝钗对宝玉最明显的关心就是宝玉挨打的那一次,她送药问候不算还当着宝玉的面差点掉下泪来。要知道宝姐姐可是不轻易落泪的。细细分析那次的情形,全府上下都着了急,害了怕,黛玉哭得泪人一样,袭人晴雯一干人更是不知道掉了多少泪,而宝钗仅仅是眼睛红了红,就让宝玉受宠若惊一样的忘了疼痛,更深地想到了"这些人"如今为我这样等等的想法。试问,如果是黛玉哭了、袭人哭了,宝玉会想这么多吗?不会的。因为他认为那些是他应该得的,而宝钗对他的关心在他看来是难得的是意想不到的。再加上宝玉这种"应该得"和"不应该得的眼泪"的论调我们可以深信的是:宝玉和宝钗一样是认为彼此没有必须的关系的。
  因此,我说,宝钗和宝玉间没有爱情。宝钗对宝玉没有,宝玉对宝钗也没有。婚姻对宝玉是不幸对宝钗则更加是不幸。
  那么宝钗为什么会嫁宝玉呢?
  说到这里我想说续书人才是真的世俗。他创造了一个掉包计,让宝钗在黛玉的死亡中做了新妇,让老祖宗和凤姐成了另一个完成梁祝悲剧的恶人。这样的热闹而剧情化的结局很符合国人的思维习惯,可是,只要按常理,依书中人的性格来说这种结局就是不可能的。
  凤姐自己就说过黛玉会给宝玉做媳妇"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贾母更是说他们是一对冤家,就连薜姨妈都说四角俱全的话,除了一个王夫人,其它人对他们的婚事都是心知肚明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他们真的做这样的亲事,宝玉也不可能病得无法从身形上分辨环肥燕瘦的黛玉和宝钗来。
  那么宝钗呢?宝钗自己也是就可能做这门亲的。宝玉糊涂,宝钗并不糊涂。她比其它人更清楚宝黛的情感,她曾为宝黛在一起而自己有意绕着走,又曾经有过互剖金兰语的姐妹之情,她怎么会代替黛玉嫁给宝玉呢?再说,宝钗有她自己的尊严,她的婚姻虽说是由母亲做主,从书上我们可以看到薜姨妈对宝钗是言听计从的,她又怎么可能给自己设计这么一门亲呢?
  所以,宝钗就算是嫁宝玉也应该是在黛玉死后。为整个家庭,为贾府和薜家,从判词上可以看出来,黛玉是宝玉的初恋,而宝钗则是宝玉的伴侣。她们曾经在不同的时期走入过宝玉的生命,又无奈地走出。
  如果说黛玉的生命是为了恋爱,那么宝钗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
  四、 宝钗与牡丹
  自从知道宝钗是牡丹以后,我就觉得那是一种大而艳的俗花。比不得兰花、桂花、更比不得荷花。直到有一年看到了盛开着的牡丹花,才觉得自己真的是被红楼梦误了这么多年。
  她无愧于花王之称。艳而不俗。大如圆盘,色泽华美,富贵高雅。说它是繁荣和富强之花一点也不假。站在她的身边,兰花显得寒酸,梅花显得小气,荷花显得孤僻,抛开诗人的成见,抛开人们的各种隐喻,仅仅就花而言,牡丹无疑是最美丽的。
  于是,再一次想到了宝钗。
  于是,想到了红楼中那朵长期被人讽刺的群芳之首的花中之王。她是那样的大气,那样的广博,只因为艳冠群芳而被人排挤,真的象极了国人枪打出头鸟的惯性。由此我想到了黛玉的芙蓉花,好象在大家印象中那个芙蓉花是最美好最高雅的,可是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据花木分类中说,它也是和牡丹同属一类的,只是花比牡丹小,色没有牡丹艳罢了。它并不是什么真的仙花,在真实的世界中她的的确确是逊于牡丹的。
  对于这些,黛玉是最清楚的。黛玉肯喝宝钗喝过的半杯茶,黛玉肯自认自己不是花王,而花王非宝钗莫属,黛玉愿意赶着宝钗叫姐姐,这些都是因为黛玉清楚自己和宝钗的位置。
  于是,想去洛阳专程去看一回牡丹。
  对于宝钗,好象依旧有许多说不完的事,说不清的事,她就象一部红楼梦那样,明显地表现给人看了,却把想告诉你的东西全都隐藏了起来。
  不说也罢,多读几遍红楼梦,再品一品薜宝钗吧。
网站目录投稿:安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