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这个时代你不向上就会自动向下


  我们以前经常说,阶级决定命运。但其实出生在同一个家庭里的孩子,也可能拥有完全不同的命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哥哥Ivan年轻有为,事业成功,是身家数千万英镑的连续创业家,保守党政要,在世界各地拥有自己的房产,养名马和收藏艺术品。
  而弟弟David则居无定所,栖身房车,没有稳定工作,靠打零工过活,没结婚,没孩子,好不容易出了本书,还几乎一本都没卖出去。
  25年来,兄弟俩关系一直很僵:哥哥认为弟弟应该找份稳定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弟弟则觉得哥哥不过是个无聊资本家,保守党大傻帽,因为在他眼中,每天去上班的人都是傻子。
  就是这样一对性格迥异,状况也天差地别的兄弟,在记录片中要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八天。前四天在哥哥的伦敦四层大豪宅,后四天在弟弟的破旧四轮小房车。对于这次重聚,兄弟俩都有些焦虑紧张,因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相处了。
  弟弟在哥哥家的第一晚还不错,哥哥组织了一个派对,来的人都是社会精英,弟弟带着混不吝的劲儿,顶着一头乱发和精英们侃侃而谈。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兄弟俩就爆发了第一次争执。
  弟弟认为哥哥总是居高临下,有意无意暗示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哥哥却觉得穷人有时候真是满身G点,自己不思进取,别人还说不得。
  弟弟一直抓着一件事不放:那就是哥哥说给自己买帆船但是却没买,言而无信。哥哥则认为从荷兰进口帆船要拆成零件再组装,成本太高,不符合资产配置原则。哥俩儿吵了一通不欢而散。
  还好第二天兄弟俩和好了,弟弟觉得自己说话过分了,哥哥也说从来没有小看过弟弟,兄弟俩高高兴兴骑了一天马。其实,哥哥经常和妈妈讨论如何能够不伤弟弟自尊地帮助他,而实际上,哥哥前前后后已经接济了弟弟十万英镑。
  纪录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我觉得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纪录片,并且思考一下: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兄弟俩的天差地别?
  第一. 父母的教育方式,
  决定了孩子未来三十年的人生。
  哥哥和弟弟只差一岁,爸爸是警察,妈妈是银行职员,典型的英国中产家庭,算不上大富大贵,但是也给二人提供了一样的教育和差不多的物质条件。所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兄弟俩不同的人生?
  父母一开始的教育方式绝对是主要因素。
  弟弟因为年纪小,在家里明显更受爸妈宠爱,大概有一种不努力也能活得很好的优越感,关爱和赞美来得轻易,弟弟觉得自己很聪明,其他人都是世俗傻瓜。
  我在以往的私享会上讲到过一个类似的例子,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方式,真地就是从小告诉他:你好聪明呀,一学就会,都不用努力。
  与弟弟相比,哥哥显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很多关心,是属于从小就迁就弟弟,事事让着弟弟的类型。
  他从很小就开始打工,白天送报纸,晚上在超市,周末剪草坪,赚了钱就攒起来,看看怎么能让钱再生钱。21岁开始创业,拿自己赚的钱投资,成功卖出之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英镑。
  这之后哥哥也没有停止努力,他继续创业,又成功被收购,就这样周而复始,逐渐成为了千万富翁,并开始投身政界和慈善业。不得不说,哥哥能有这样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自律和早慧,当然父母将爱全部倾注在弟弟身上也是一个推动器。
  在哥哥一路走高的时候,弟弟在干什么呢?弟弟因为从小受宠,就变得游手好闲,不是破坏公物,就是贩卖小黄书,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只好去汽车修理厂做学徒,没干几天嫌活儿累,就又辞职了。
  跑去找哥哥,结果发现哥哥已经发展得很不错了,于是相形见绌,自己又不甘心,开始各种尝试,但是没有一样能坚持到底的。几经挫折之后,弟弟变得越来越愤世嫉俗,最后终于开始了现在的流浪生活。
  第二.思维方式造成人生差异,
  想富有就先自律和坚持。
  在这个记录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哥哥和弟弟坐在早餐桌边争执,弟弟抓着哥哥没给自己买船的事儿不放,哥哥最后没办法,说已经给了弟弟十万英镑了,弟弟当场就怒了,冲着哥哥吼:你啥时候给过我十万英镑了?
  后来,哥哥对着镜头说,钱都是通过妈妈给弟弟的,因为他知道这个狂放不羁的弟弟死要面子,如果知道是自己接济的,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当弟弟全球旅行在秘鲁病倒急需钱治病时,是哥哥给的钱;当弟弟欠钱还不上被人追债的时候,是哥哥偷偷把事情摆平的。这样的事儿哥哥替弟弟干过好多次,只是为了保护弟弟的自尊心,哥哥从来没有告诉过弟弟而已。
  看到这里,我感触真地很深,做教育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人生差异?看了这个纪录片,我更加笃信:
  是思维方式。
  是思维方式造成了人生最后巨大的差异。
  哥哥是明显的成长型思维:非常务实,目标明确,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对于他人的意见,即使是来自自己不争气的弟弟的荒唐建议,哥哥也会从中提取有用的部分,虚心接受。
  最关键的是,在整个纪录片中,哥哥几乎从来不抱怨,即使是说到小时候父母对待兄弟俩的不公平,哥哥也是一笑而过。
  而弟弟则总是充满怨气,不是觉得哥哥瞧不起自己,就是觉得哥哥表面对自己好,其实内心不知道怎么想自己,总之,什么都不如意,什么都对自己不利,自己有才华,就是没遇到好时机。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环顾四周,那些卢瑟,基本都是感觉自己怀才不遇,怨天尤人,真让他做什么,却又做不好,做不好也不怪自己,怪大环境,怪原生家庭,怪老板,怪同事,总之,就是不怪自己。
  而最终能成功的人,都是具有成长性思维,不抱怨,能坚持,咬紧牙关走到底的。不管是职场中的大人,还是学校里的孩子,放眼望去,最后能出人头地的,都是这样的。
  第三. 环境塑造思维,
  要和A-List的人在一起。
  弟弟的现状不是一日造成的,但是跟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弟弟经常和一群同样失业游手好闲的人在一起聊天,聊政府,聊阴谋论,聊世界毁灭,各种不靠谱儿的事儿,聊来聊去,聊完回家洗洗睡,该穷的还是穷,该没工作的还是没工作。
  是不是又很耳熟?躲在电脑屏幕后面针砭时弊的键盘侠,到现实世界里可能会秒怂,不就是弟弟这样的人吗?弟弟一心想着改变世界,却连按时起床的自律都没有,讽刺吧?
  哥哥看到这一点,有意带弟弟进入自己的圈子,他发现弟弟能很正常地和自己的朋友交流啊,而且充满激情,一点都不愤世嫉俗,自信又阳光,甚至还做了一个非常富有创意的小作品,赢得满堂彩。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当你安于泥沼的时候,自己就会变成泥沼的一部分;若你的目标是星空,才会长出飞翔的翅膀。
  社会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你不向前,就自动后退,你不向上,就自动下沉。为了让自己时时有向前,向上的动力,你从一开始就要和A-List的人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在教育圈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鼓励学生拼尽全力,努力进藤校,让自己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世界上最勤奋刻苦有创造力有激情的人在一起;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家庭学院一直在举办精英家庭藤校之路私享会,因为我深知,家庭才是一个人成功的起点,只有父母先有成长意识,才可能创造出适宜的家庭氛围,培养出像记录片里哥哥那样开朗优秀阳光向上的孩子。
  在纪录片的结尾,哥哥和弟弟回到了各自的人生中,沿着不同的轨迹,继续前行。不出意外的话,在今后的人生中,他们可能再也没什么真正的交集了。听起来虽然很sad,但是却是事实。
  好纪录片,发人深思;关键思考,值得分享。
  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像记录片里哥哥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我最近的一次私享会,会在这周末(11月16日)下午两点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有兴趣的父母可以扫面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报名,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很多心得经验和新知。
  谢谢阅读,希望能够在11月16日的私享会见到大家。
网站目录投稿: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