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劳动人民通过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短短几句总结出自己的所感所想,经过口口相传,成了如今所说的俗语,俗语有话:"喂狗别喂饱",下半句才是精华,却十人九不知。 下句是"对人别太好",很多人都听过谚语"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民间流传有个叫吕洞宾的读书人,和同乡好友苟杳结拜为金兰兄弟,因为苟杳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吕洞宾就让苟杳住到自己家里,将来能考取功名。 一天吕洞宾家中来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见苟杳一表人才,想将妹妹许配给他,吕洞宾怕耽搁苟杳的前程,于是帮忙推托了,但苟杳却动心了,吕洞宾也不再阻止,只是说苟杳成亲后,要陪新娘子睡三晚,苟杳听后心中有怒,但还是答应了。 三天后,苟杳进到洞房,新娘子哭诉郎君竟三夜不上床同眠,苟杳才得知吕洞宾用心良苦,原来好友以此激励苟杳莫忘读书,苟杳也没有辜负吕洞宾的期望,几年后金榜题名,做了大官,便和吕洞宾告别了。 又过了八年,吕洞宾家不慎失火,家产全没了,只得和妻子住在一间茅草屋中,日子艰难,吕洞宾决定找昔日的好友苟杳帮忙,到了苟杳府上,苟杳热情招待,却没有提帮忙的事,吕洞宾认为苟杳忘恩负义,于是气愤回去。 回乡发现盖了新房,只是屋内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嚎啕大哭,看到吕洞宾还以为有鬼?经过一番了解后才得知,原来吕洞宾走后不久一帮人就来帮他盖了新房,又留下一棺材,说吕洞宾在苟杳家死了,后就走了。 吕洞宾认为是苟杳的把戏,气得用斧头将棺材劈成两半,棺材里的金银珠宝也就出现在了吕洞宾眼前,里面还有一封信:"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吕洞宾和好友苟杳的故事此起彼伏,都对对方所作的事情有所误解,看不出对方的好意,现今社会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热心肠的对待他人,对他们十分好,对方却认为是要谋害他,后反倒伤害到了自己。 至于"喂狗别喂饱",一方面是因为狗吃饱后就容易睡觉,这样就办法看护院子,另一方面则是说不要全部满足对方的要求,不然对方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