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金融扶贫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金融扶贫模式在国家扶贫开发及促进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金融扶贫的内涵,分析金融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当前金融扶贫的难点,就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扶贫;电商模式
  一、金融扶贫的内涵
  金融扶贫是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指在政府引導下,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地区和贫困群体提供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等金融服务,为贫困地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强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金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带动减少贫困。通过合理的设计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引导金融产品和服务流向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帮助其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的脱贫,实现自身致富的目的。金融扶贫强通过小额信贷工具扶持低收入和贫困对象的生产和经营,帮助其实现自立更生,改善经济条件,提高经济社会经济地位。
  但是金融扶贫本质还是一种商业模式,虽然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但是它不同于社会机构的慈善事业与政府部门的对口帮扶,并非无偿的提供服务,而是以比较低的费用为贫困人群提供他们需要的金融服务。
  二、金融扶贫的必要性
  金融扶贫是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金融企业作为重要一员,有责任在扶贫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地区群众的金融体系,支持精准扶贫,是金融系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系列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金融扶贫为延伸金融市场提供了契机。金融扶贫催生了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促进了金融创新,拓展了新客户、新市场。这个扶贫中金融机构能发现新的机会、开拓新的市场,同时还可以有意识的培养潜在客户,加强自身品牌宣传,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金融资金是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主要资金来源。金融资金是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包拖贫困的主要资金来源。虽然贫困对象发展产业有政府专项扶贫资金,但是政府扶贫资金给贫困户无偿补助数额太大容易导致"等靠要"的思想,难以发挥贫困户内在动力,难以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三、金融扶贫的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金融市场需求缺口优势。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均衡,存在巨大资金缺口。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数量较少,是形成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缺口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有8000多家银行机构,其中5000多家是以县为服务范围的社区金融机构,而我国县域地区金融机构和网点的数量尚显不足。在我国服务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金融机构的网点和自助点较少,主要服务于城区居民,县一级很少设立营业网点,金融服务较为缺乏。
  (二)金融机构自身优势
  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根据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开展产品与服务的创新,结合政策,开展扶贫金融业务。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2014年推出了电商平台融e购。"电商+扶贫"成为金融扶贫的一种新模式,借助于了银行的电商平台,对外销售贫困企业、贫困农户的自营农产品,让贫困对象的劳动所得直接转化为经济收入。平台商户基于稳定的交易流水获得的免抵押免担保的授信额度,又很好的解决了贫困人口贷款缺少担保的问题,是造血式扶贫的创新典型。
  从长远来看,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金融机构可需要充分把握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创新农村金融业务,通过商业化运作,有效开拓并积极培育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国家政策优势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农力度。期间,人民银行、银监会、扶贫办等多个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向农村倾斜,而且对金融扶贫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开展业务将得到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
  四、当前金融扶贫的难点
  (一)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信用评级困难加大。
  由于信息不对称,贫困地区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信用等级偏低,贫困户中很少有人满足信用达标条件,合格的贷款主体较少。近年来,各地在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上出台了诸多措施,但总体来看难以在贫困地区、贫困户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畅通、有效的沟通桥梁与纽带。一些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诚实守信的公民信用意识还没建立起来,金融债权维护难,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
  (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我国的扶贫模式主要是通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外部项目的"输血式"扶贫,没有与贫困农户自身发展能力提升的"造血式"扶贫很好的结合起来,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以工商银行巴中分行"电商+扶贫"模式为例,该地区有众多的区域性优质农产品,巴中分行将贫困县的优质农产品推向融e购电商平台,通过银行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一些销售,达到扶贫效果,实现了金融扶贫的预想目标。
  但是贫困地区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电商运营能力较弱,基本完全依靠银行主导。而且产品单一,物流成本高、保鲜等都是难题。总体来讲,农村电商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开拓自主品牌、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等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等困难,影响金融扶贫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五、金融扶贫的建议
  (一)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和产品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金融扶贫的支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城镇化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二是"金融+特色产业"模式。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带动贫困户脱贫。三是"金融+贫困户创业"模式。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为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无担保、免抵押、贴息贷款支持。四是"金融+贫困家庭助学"模式。积极发展商业性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贷款支持。五是"金融+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推广贫困地区企业的产品,助力农民脱贫。
  除此以外,金融机构还需要在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一是要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市场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于贷款准入标准、审批模式、利率定价、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二是要加强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要健全金融"一站式"服务和工作人员流动上门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贫困地区百姓金融素养,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
  (二)加强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加强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求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加强物理网点建设、电子机具布放和电子渠道建设,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享受到账户开立、存取款、转账支付、政府各种扶贫资金分配搭载工具等基本金融服务。其次要加强金融知识和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普及,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培育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最后,加大激励及惩罚力度,积极推行信用户以及信用村的评选活动,对于有钱不还、恶意贷款、逃债的失信农户,应在其信用档案上做好记录,并且在往后的信用支持工作中给予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金融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演进》,杨钊,武汉金融研究,2016年第11期
  [2]《商业银行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策略研究》,冯静生、侯杰,农村金融研究,2017年01月
网站目录投稿:翠冬